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中國網 高聰 攝)
中國網財經10月21日訊 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在10月21日舉行的十九大“農業科技創新”黨代表集體採訪記者會上表示,針對我國農業科技水準與國際先進水準的一些差距,將在基礎和原始創新部分進一步加強,同時在技術方面也要加強研發。
新華社記者: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水準顯著提升,但我們同時也知道,我國農業科技水準與國際先進水準還有一些差距。我想請問,差距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準,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謝謝。
農業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
謝謝你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因為中國的農業科技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剛才,我們説從我們的糧棉油糖油蛋奶菜花茶,我們吃的能看得見的,摸得著的,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與國際上的差距也很明顯,根據科技部組織的一個諮詢報告叫“競爭力報告”,目前我們把它劃分為領跑、並行,還有跟跑,我們中國的整個農業科技領域,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只佔到19%。在哪些領域呢?包括很多文獻的分析,在大宗農作物的育種,無論是雜交稻還是講到的其他的作物,還處在很不錯的位置。另外,動物疫病包括我們的疫苗,禽流感、口蹄疫,這個方面也是做的非常好的。絕大部分我們處在跟跑的階段,64%是在處在跟跑或者跟蹤的階段,這也是我們的短板,在哪些領域我們差距最大呢?
第一個是大動物育種,我們核心的一些種畜都是靠引進,奶牛基本上把世界上買遍了,還有豬很多都是在國外進口的,確實這裡與大動物育種週期比較長有關係。再比如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育成的一個大頭牦牛,花了大概31年。高山美麗奴羊花了大概19年,應該説這方面差距還比較大,目前我們已經有一些部署,但還需要有一個較長的時間。
第二個差距比較大的就是大型的農機具裝備,比如東北、新疆這些主要的農業省份的大型機械都是進口的。當然還有很多領域,包括人工智慧的、綠色製造的,比如農産品的精深加工的等等。
這次十九大報告裏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創新驅動發展專門做了部署,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等不同領域,我感覺差距既是潛力,也是動力,我們將根據十九大報告的精神,將來重點在基礎和原始創新部分進一步加強,比如剛才講到的大豆育種。
在技術方面也要加強研發,比如人工智慧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比如剛才講的設施園藝做的也不錯,農産品精深加工的技術,另外區域性的技術整合方面也需要加強。因為現在單項的技術可能難以解決綜合性、區域性發展問題,因此我們將按照新的要求和部署來全力補短板,尤其是在短板的這些領域集中力量、加強突破、加強研究,力爭為我們國家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謝謝。
(責任編輯: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