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4日訊(記者 馬玉潔)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小到日用商品的品質,大到國家的品質技術基礎,品質問題已成為老百姓普遍關注、國際社會也關注的問題。14日上午,全國人大新聞中心首次以“品質提升”為主題召開記者會,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就相關問題一一進行了解答。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攝影 中國網高聰)
支樹平表示,要把品質提升的具體行動組織好,“找準著力點、牽住牛鼻子、打好組合拳”:抓住各地的主打産業、主打産品提升品質,今年將再抓10類大家關注的消費品;抓住標準、提升標準,實施標準提檔升級;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運用各種品質方法手段提升品質。
去年馬桶蓋等10類重點消費品合格率提升5.2%
針對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消費品品質問題,支樹平在發佈會上表示,近年來消費品品質穩中有進,2016年10類重點消費品合格率提升了5.2個百分點,電商産品品質也提升了11個百分點。
據悉,質檢總局2016年針對消費者關注度高的産品組織品質提升行動,包括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慧馬桶蓋、智慧手機、兒童紙尿褲、兒童玩具、嬰幼兒童裝、廚具、床上用品、傢具等10種消費品。
支樹平指出,2013年到2016年,産品品質都穩定在90%以上,2016年達到91.6%。一些重要産品品質都有明顯進步。“去年抓10類重點消費品品質提升,這10類重點消費品合格率提升了5.2個百分點。”此外,出口工業品這兩年因為品質問題被退貨的批次也在下降,去年退貨批次下降了13%,金額下降了19%。
2016年網購商品抽檢合格率不到七成
關於網購商品的品質,支樹平坦言“和線下存在一定差距”。去年質檢總局抽查了6890多批網上樣品,不合格2122批,合格率僅為69.2%,不到七成。
支樹平介紹,質檢總局也會組織“神秘買家”,在網上買一些樣品進行檢測,“不合格的就公佈、下架”。他表示,質檢總局已成立電子商務品質安全標準委員會,立項了一批標準,形成過濾體系;同時進行商事認證,與阿里巴巴、京東等7家電商的部分用品庫對接,去年已經有102萬項交互資訊。對於新生的電商,質檢總局也在幫助他們建立品質管理體系。
對産品生産集中、假冒偽劣多的地區集中整治
年初,關於福建莆田假鞋交易的報道曾引發廣泛關注。支樹平在發佈會上也指出,要緊抓品質的攻關和整治,對一些産品生産集中、假冒偽劣又多的重點地區實行區域整治,搞集中整治、掛牌督辦。
“比如某個地方生産的某類産品比較多,但假冒偽劣的多或者品質不高,我們就要掛牌整治。”支樹平強調,必要時可以約談當地的負責人,進行曝光、“亮黃牌”。對於生産假冒偽劣産品的行為,更是堅決打擊,毫不留情,抓好品質整治和專門治理。
回應台灣商品不合格率高:食品安全問題一視同仁
質檢總局今年公佈的一月份未予準入食品、化粧品資訊顯示,未予準入的403批次食品、化粧品中有175批次來自台灣地區,包括167批食品和8批化粧品,不予準入佔到43%以上。而2016年有722批來自台灣地區的食品和化粧品未予準入,約佔全年總數23.7%。台灣商品品質問題也成為本次發佈會的焦點。
支樹平指出,食品安全問題上一視同仁,與來自其他地區的産品一樣,不符合大陸食品安全標準的一律不得入境。
而對於台灣商品未予準入比例較高,他也作出相關解釋。首先,台灣地區進入到大陸的食品、化粧品批次多、品種也多。“因為批次多,數量上也顯得多一些。”同時,大陸和台灣地區在企業標準執行上存在一定差異。“我們發現,未准予入境的台灣食品中,在食品標準上有差異,大概有30%的食品添加劑或者新食品原料的使用和大陸不太一樣。”支樹平説。
中國品質技術基礎和國際先進水準差距仍大
近年來,海淘等購物方式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在支樹平看來,國産産品品質水準和品牌建設的確存在短板,而背後的品質技術基礎差距是更為深層的原因。
支樹平介紹,國家品質技術基礎是國際通行的概念,包括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和國際先進水準比,我國的差距還比較明顯。“比如計量,我國被承認的校準測量能力在國際上雖然排到第四位,僅為排名第一位美國的53%。國際標準這麼多,中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才剛剛接近1%。認證認可剛實現新的突破,發光二極體(LED)認證是首個由我國引領制定的國際認證制度。”
他強調,品質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品質技術基礎的差距,中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才剛剛接近1%,抓品質必須從品質技術基礎抓起。國家品質技術基礎和交通、通訊、水利、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一樣,要統一規劃、整體推進、加快建設。
(責任編輯: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