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發改委:轉變發展理念 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 發佈時間:2016-05-09 10:46:2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中國網財經5月9日訊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發改委今日發佈“轉變發展理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邁上新征程”,文章指出,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一道兩廊三群”建設,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總體進展順利。

  今年以來,沿江11省市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圍繞“一道兩廊三群”建設,突出重點,全面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總體進展順利。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今年1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後,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及沿江各省市立即傳達學習和貫徹會議精神,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思路,積極轉變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新要求,統籌謀劃長江經濟帶發展,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優先選項,進一步優化沿江城鎮和産業佈局,有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把推動長江經濟帶工作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來。

  二、經濟運作總體穩中有升

  今年一季度,長江經濟帶沿江11個省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其中,有8個省市的地區生産總值增速高於全國平均速度(6.7%),重慶和貴州的增速在兩位數以上,均居全國前三位;有8個省市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高於全國增速(10.7%),貴州省增速達21.1%,比全國增速高出一倍;有8個省市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國增速(5.8%),重慶增速達10.2%,為沿江11省市最高;有8個省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於全國增速(10.5%),最高為重慶市,達13.0%。

  三、強力推進沿江生態保護和治理,建設綠色生態廊道

  今年以來,各省市以實施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水資源保護三大工程為重點,積極推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水質斷面考核制度,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優先位置,相繼啟動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規劃。雲南省啟動了“七彩雲南”保護行動,實施了“森林雲南”建設、牛欄山—滇池補水工程,推進省內重點跨界水域水質補償試點。貴州省強化政策規劃引領,印發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意見》。四川省基本建立斷面水質超標扣繳制度,啟動實施乾旱半乾旱地區生態綜合治理試點示範工程。湖南省啟動“生態環境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投資力度。湖北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在全省範圍內徵集生態環境類項目252項。江西省出臺了《江西省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在全國率先實施覆蓋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上海市全面啟動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提前一年完成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與各區縣簽訂目標責任書,分解年度任務,落實環境治理領導責任制。各地還全面展開大氣污染防控治理、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綜合治理、城市和鄉村垃圾污水處理等項目。

  四、以“強支點、通幹線、聯網路”為重點,構建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圍繞黃金水道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關檢直通,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一是做大做強航運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繼續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對長江經濟帶的服務能力,啟動編制重慶、武漢航運中心總體規劃,推進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和浙江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上海、寧波—舟山、南京、武漢、重慶等樞紐港口和馬鞍山、九江等重點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長沙、重慶、成都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二是全面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推動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預可行性研究,有序推進武漢至安慶段、宜昌至武漢段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繼續實施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三是加快完善鐵路、公路、航空三大運輸網路。著力實施消除鐵路卡脖子工程和公路斷頭路建設,完善國家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強化樞紐機場功能,完善支線機場佈局,繼續實施浦東機場擴建等項目,推動成都新機場前期工作。同時,抓好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城際交通網路建設。

  五、以推進三大領域協商合作為核心,推動建立省際協商合作機制

  今年以來,領導小組辦公室圍繞建立和完善長江經濟帶11省市協商合作機制,印發《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總體方案》,深入沿江各省市調研,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研究起草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實施意見。沿江省市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推進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治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協同發展和有序轉移,推動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長江下游繼續發揮三省一市黨政主要領導會晤機製作用,豐富和拓寬合作內容和領域。上海市著眼于推動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發揮長江下游中心城市經濟協作平臺作用,成立了長江經濟帶園區合作聯盟、産業合作交流平臺、長江經濟帶大數據庫研究中心等,做好與長江經濟帶中、上游地區産業對接。湖北省和重慶市牽頭,抓緊研究建立長江中游和上游區域協商合作機制,分別召開座談會,商議制定合作方案。貴州和湖南簽訂《關於建設湘黔高鐵經濟帶合作框架協議》,創建湘黔中西部區域合作示範區。川渝加深傳統合作,簽訂了《關於加強兩省市合作共築成渝城市群工作備忘錄》,梳理提出2016年川渝合作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浙川兩省也簽訂了《深化浙川合作框架協議》,推進一批重大合作事項和項目落地。湖南、湖北兩省合作共同開展洞庭湖生態治理,並聯合向國務院上報《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

  六、産業轉型升級紮實起步,新興産業漸露端倪

  今年以來,沿江各省市通過加強産業發展承載平臺、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政策扶持引導等方式,鼓勵引導産業轉移和轉型升級,積極啟動長江經濟帶現代産業走廊建設,通過各省市努力,産業轉型升級開始起步,新興産業漸露態勢。雲南省正加快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大江幹流水電項目;旅遊産業正由規模擴張向品質提升、由低端建設向高端拓展、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貴州省建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已獲批准,正抓緊出臺實施方案予以推進;新興産業保持較快增長,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59.1%,對全省工業發展起到穩定作用。四川省大力提倡資訊化與産業化融合互動,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和成果産業化,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達13家,綠色能源、節能環保裝備産業發展態勢良好。重慶電商發展勢頭強勁,獲批為全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網際網路+商圈”建設取得初步成效。湖南省高新技術增加值增長達到了17.8%,佔GDP的比重達21.1%,正在成為全省經濟的重要支柱産業。湖北省華星光電第六代平板顯示項目今年進入試生産,天馬微電子第六代多晶硅TET-LCD項目和新芯12吋先進記憶體項目已啟動,將成為全省産業轉型升級的引領。安徽省深入謀劃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相關工作,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1.1%,高於全省規上工業3.3個百分點,京東方10.5代線薄膜電晶體器件、康寧液晶玻璃基板、合肥晶合積體電路12吋晶圓製造已正式開工,CMA(國際)機器人與義大利有關方面簽署了合資合作協議。江蘇省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高端引領項目增多,新能源新材料智慧電網和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增長較快,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佔産業項目總數的83%。浙江省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勢頭較好,裝備製造和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和7%,增幅均高於全省規上工業速度,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8.8%。上海市繼續推進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實行“證照分離”改革試點,推行自貿試驗區外資企業準入“一口受理”平臺升級等,加強跨區域産業開發園區合作,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