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衛計委力促編制內外同待遇 強基層實現基層首診

  • 發佈時間:2016-04-29 09:04:1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吳起龍  責任編輯:李春暉

  國家衛計委醫改專題新聞發佈會現場

  中國網財經4月29日訊(記者 吳起龍) 自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國務院日前發佈了2016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明確今年醫改九項重點工作的牽頭單位和落地時間表。昨日,國家衛計委舉行醫改專題新聞發佈會,就人民群眾關心問題分別進行解答。

  70%左右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

  國務院醫改辦專職副主任、國家衛計委體改司司長梁萬年介紹,自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協力推進改革,建立了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從無到有,切實減輕了大病患者的費用負擔。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實現全覆蓋,試點城市擴大到100個,體制機制改革的力度持續加大,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作新機制逐步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加快建立,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其指出,經過努力,醫改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2015年每人平均預期壽命比2010年提高了1.51歲,人民健康水準總體上達到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準。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準。

  梁萬年強調,今年醫改工作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補短板、兜底限”。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同時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試點地區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規範化診療和管理率達到30%以上。在200個城市開展簽約服務試點,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完善配套政策,推進和規範城市和縣域內醫療聯合體的建設。

  對於如何提升基層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切實讓老百姓更方便的就近就醫,體現醫療服務均等化水準。梁萬年強調,強基層是醫改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改革戰略步驟。近年來,衛計委在資源配置、政策和人才方面都瞄準強基層的戰略舉措,迄今雖仍未達到最理想狀態,但還要繼續努力,尤其是今年的重點醫改工作中把強基層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

  具體到如何加強基層,梁萬年分析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能力建設。強化軟硬體建設,尤其是人才培養、網際網路技術等資訊化的手段綜合利用和在基層留住人才的機制等方面建設。

  另外,他還指出,構建分級診療新的就醫秩序,是改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基層首診,就是要把健康責任實行連續性、責任式的管理;而真正做到基層首診,核心是老百姓願意去,基層又能接得住。其認為,實行真正合格的家庭醫生簽約,進而鼓勵團隊簽約,給老百姓提供連續性的服務,做真正的健康守門人,基層首診才能達到,分級診療也才會逐步實現它預定的目標。

  努力做到編制內外醫務人員同等待遇

  “三明模式”可全國推廣

  梁萬年指出,公立醫院改革,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在調動積極性方面,重點是調動作為醫改主力軍的廣大醫務人員積極性。

  對於如何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梁萬年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探索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構建薪酬結構、薪酬總量和相關政策,使其真正符合醫療行業的特點,能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

  其次,針對全國在公立醫院層面,醫務人員有編制內、編制外兩種身份的情況。對編制內和編制外的人員,研究如何在地方的編制總量範圍內核定公立醫院的編制總量,然後努力地推行編製備案制。編內和編外人員的待遇執行除現有的養老政策以外,在晉陞職稱、薪酬水準、學術地位在其他方面要努力的實行做到同崗同薪同待遇。

  另外,進一步改善醫務人員的執業環境,為符合條件的公立醫院的醫務人員就近提供公租房等必要保障;還要加強醫務人員的培養,努力提升他們的技術水準和相應的能力。

  當記者問到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從17個擴圍至100個,有沒有積累一些可推廣的經驗時,梁萬年回應稱,醫改秉承“統籌設計、突出重點、循序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從2010年的17個到2015年底的100個,今年要求是200個,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做試點的最重要目標是希望它在最關鍵的改革領域和體制機制上要探索一條路子,形成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經驗。

  其進一步介紹,在做試點的過程中,一方面讓地方去探索,另一方面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在緊跟著試點的進程,密切地指導、關注、總結、提煉試點經驗。對試點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地給予協調、解決和幫助,從試點城市到以省為單位來推行。其中,在推進“三醫聯動”把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去除,建立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新公立醫院運作機制改革中,福建省三明市的經驗可圈可點,衛計委認為可在全國推廣。

  財政對醫改加大投入力度

  多舉措保障醫改資金安全

  被問及2016年各級財政預算如何對醫改工作進行投入時,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宋其超回應稱,財政投入是推進醫改工作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首先,醫改以來政府衛生投入實現跨越式增長。從2009年醫改啟動,各級財政努力調整支出結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衛生投入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根據財政決算數據,2009年到2015年全國各級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達56400多億元,年均增幅達到20.8%,比同期全國財政支出增幅高4.8%,醫療衛生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從醫改前2008年的5.1%提高到2015年的6.8%。其中,中央財政醫療衛生累計支出達15700多億元,年均增幅達21.9%,比同期中央財政支出增幅高9.8%,醫療衛生支出佔中央財政支出的比重從2008年的的2.35%提高到2015年的4.23%。

  其次,2016年各級財政努力克服困難,衛生投入仍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財政收入增幅進一步走低,但支出增長剛性仍然較強,穩增長、促改革、保民生等增支需求較大,財政收支矛盾在進一步加劇。2016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增長3%。儘管如此,各級財政繼續將醫療衛生作為財政支援的重點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全國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12363億元,比2015年增長3.7%,比同期全國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1.3%。其中,中央財政醫療衛生支出預算安排3731億元,比2015年增長9.3%,比同期中央財政支出預算增幅高3%。

  最後,對於如何有效保障醫改資金安全,避免擠佔挪用、虛報冒領醫改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時,宋其超表示,醫改資金是人民群眾的“保命錢”,財政部門會通過完善制度,將各項醫改資金關進制度的“籠子”,強化基金管理、確保基金專款專用,嚴格規範醫院的經濟活動,提升財務的運作透明度;加強考核,讓醫改資金使用者感到壓力;強化監管,讓違規使用醫改資金者受到懲罰等措施,保障醫改資金安全,確保其高效使用。

  此外,梁萬年還提到,今年城鄉居民醫保每人平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420塊,同時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結算,加大醫療救助力度,支援有條件的醫學院校加強兒科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規範化培養兒科醫師5千名,推進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等改革舉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