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銀行探路者:微眾銀行普惠金融體系基本成型

  • 發佈時間:2016-04-27 09:34:3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中國網財經4月27日訊 深圳前海微眾銀行——國內首家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自2015年5月份以來,陸續推出微粒貸、微眾銀行APP、微車貸等産品,以個人貸款和大眾理財為主的普惠金融産品服務體系基本成型。

  踩準“普惠”風口,衍生出強大的爆發力

  早在2005年,聯合國就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以可負擔的成本前提下,及時有效地為社會各階層的群體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務。反觀我國實際情況,銀行由於實體網點不足,外加風險管理及成本因素,傳統銀行服務難以完全覆蓋中低收入客群和微小企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以普惠金融為初衷的網際網路銀行應運而生。

  作為民營銀行和網際網路銀行的首吃螃蟹者,短短一年,微眾銀行“普惠”金融的表現上確實可圈可點。

  2015年5月,微眾銀行正式上線微粒貸,開始進軍“普惠”金融領域。這是國內首款從申請、審批到放款全流程實現網際網路線上運營的貸款産品,用戶只需要手機QQ、微信的“錢包”入口中一鍵點擊“借錢”,系統會在幾秒鐘之內判斷個人信用情況,並給出500元~20萬元不等的貸款額度。用戶無需任何抵押物,根據相應提示填寫資訊,就能在短短3分鐘內線上完成借款。後期可以隨借隨還。這樣一款産品,在登錄騰訊兩大社交平臺手機QQ和微信之後,其受歡迎程度讓人出乎意料。

  個人用戶與小微企業是微粒貸的主要客群。剛畢業的年輕白領,普通餐館的老闆、理髮店店長等小微企業主,都是微粒貸重點關注的群體。用戶借錢後能夠隨時提前結清,按日計息,不收取任何違約金或其他費用。其最高貸款可達20萬,可以滿足個人創業、應急、購物消費等短期資金週轉需求。

  目前,微粒貸主動授信已經超過3000萬人,客戶超過600萬,累計發放貸款超過300億元;近50%的用戶為製造業、藍領服務業等大眾客戶群體,提款客戶覆蓋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54座城市。

  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探索網際網路銀行創新

  在短短一年,能夠收穫如此成績,增長速度如此之快,微眾銀行背後的創新之舉尤值得業界關注。

  2015年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微眾銀行時曾指出,微眾銀行是國家批准成立的第一家網際網路銀行,希望網際網路銀行為普惠金融發展提供經驗。

  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銀行確實給金融行業帶來了很多創新做法。推出微粒貸四個月之後,2015年9月,微眾銀行基於“網際網路+”思維推出了聯合貸款模式,創造性地把一批中小商業銀行拉進微粒貸這一創新型産品中,充分調動這些中小商業銀行的存量資金優勢,共同向個人和微企提供優質金融服務。

  目前,我行已經和近20家金融機構合作推出聯合貸款。目前每日新發放的“微粒貸”貸款中,80%的貸款資金由合作銀行提供。預計未來聯合貸款規模將繼續快速增長,成為“微粒貸”産品覆蓋廣大區域、服務普惠金融的主要方式。

  緊接著,微眾銀行和國內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商合作,用金融助力“網際網路+”,推出了一個又一個創新型産品。比如,與優信二手車聯合推出微車貸,支援老百姓買二手車;此外支援公路運輸車隊的“微路貸”等一批微貸系列創新産品相繼面世。

  除了個人貸款,微眾銀行還佈局大眾理財領域。它在去年8月推出首款獨立APP。這款APP為用戶優選出符合多種理財需求的金融産品,資金轉出即時到帳,隨用隨取,資金調度高效便捷。

  廣泛連接各界資源,微眾銀行這樣一種創新的玩法讓它已經遠非一般含義上的銀行,而更多在建一個基於“網際網路+”思維的普惠金融生態圈。微眾銀行的核心使命是連接其大眾客戶、微小企業和合作金融機構。其盈利模式也不再依賴傳統的存貸利差或者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而是主要來自於與合作金融機構的業務成果分享。

  科技體系先行,構築核心競爭力的“推進器”

  微眾銀行運營一年到目前為止交出的成績單可圈可點,業界看到“普惠”金融風口下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要像微眾銀行一樣立於這股浪潮之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2015年,微眾銀行投入巨大資源在悄悄做一件事:搭建完全自主可控的科技體系。正是這樣一個動作,才讓微眾銀行的業務爆發力如此強勁。

  微眾銀行是國內首個建成“去IOE”科技架構的銀行,作為落實國家資訊安全戰略、對我國金融資訊化具有深遠意義和重要影響的事件,入選“2015年全國金融資訊化十大事件”,並獲得多家媒體頒發的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創新大獎。

  IOE指IBM、Oracle和EMC,分別是小型機、數據庫和高端存儲的領導廠商,一直是大型金融企業後臺的“黃金架構”,但同時也存有源代碼不公開、IT成本高、技術安全無法自控等隱患。

  在大股東騰訊集團的支援下,微眾銀行利用一整套開源技術,按分佈式架構搭建技術平臺,實現了“去IOE”,目前已有21項新技術應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在自主可控的“去IOE”科技架構基礎上,微眾銀行2015年上線核心繫統56個,子系統204個,並將人臉識別、聲紋識別、機器人客服等創新技術運用於實際業務場景。

  這套系統普通消費者很難看得明白,但淺顯來理解,就是可以支援億級海量用戶;徹底改變了金融服務的成本結構,每帳戶運維成本與同行業相比降低了90%;能夠讓微眾銀行與合作夥伴的對接更靈活和高效。

  從獲批到推出第一款産品,微眾銀行用了近6個月,但是2015年下半年,微眾銀行各種創新産品卻是層出不窮。這從另一個側面也恰恰印證了科技體系對網際網路銀行後續發展速度的巨大推力。 

  深度挖掘大數據,探索網際網路銀行風控難題

  網際網路銀行的本質還是金融,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理,風險管理的關鍵是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純線上運營的網際網路銀行,沒有網點和面對面服務,主要依靠數據資訊分析應用替代傳統人工核查和經驗判斷,所面對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環境與傳統銀行截然不同,如何在網際網路海量和高併發交易背景下做好、做實、做精風險管理工作,是網際網路銀行發展面臨的首要課題。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微眾銀行逐漸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破局策略,可以簡單描述為:精於數據、專于模型、敏于系統。

  精於數據,即全面應用和深入挖掘各類風險數據資源。微眾銀行依託多方資源,應用涵蓋客戶資訊、産品交易、信貸行為、徵信、合作方和第三方平臺等十多個不同領域的風險數據。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建立風險識別、實時偵測、計量和報告的能力,滿足風險監測報告、風險計量模型、貸後預警、反欺詐與黑名單識別等風險管理工作的需要。

  專于模型,運用前沿技術建設風險模型體系。微眾銀行借助騰訊獨特的社交網路大數據管理與分析能力,引入國外新型風險識別和演算法技術,陸續建立了客戶分群授信、社交評分、信用評分、商戶授信管理、欺詐偵測等系列模型。以微粒貸為例,微眾銀行從客戶社交數據對客戶進行綜合的評價和推斷,同時結合公安身份核驗和徵信,形成更加細緻的客戶分群和誠信評級,立體評定客戶的最高可授信金額,並隨時根據以上要素靈活調整客戶可授信金額。以反欺詐模型為例,通過分析客戶線上行為的一致性、終端設備、IP、區域等資訊,預測客戶申請和交易中的欺詐可能性;通過分析客戶與客戶之間資訊所呈現的共性特徵,預測群體客戶的欺詐可能性,從而最大限度地規避集團性、規模性的欺詐行為。

  敏于系統,開發精準敏銳的線上風險識別與監控資訊系統。微眾銀行的信貸業務之所以能夠在有效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同時實現流暢便捷的客戶體驗,歸功於全線上嵌入業務流程的風險識別與監控資訊系統。全線上風險資訊系統承載網際網路環境下的暫態高併發業務量,並載入各類數據源和模型引擎,在客戶手指滑動間完成風險識別與計量的判斷與決策。

  微眾銀行的做法其實很好理解:網際網路銀行最大的風險其實來自於誠信風險,專業術語來講即為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一方面,微眾銀行本身主打的是個人小額貸款,其風險本身已遠較傳統銀行分散。另一方面,其通過大數據對借款人進行綜合評估且採取邀約申請制,等於是一種針對個人的信用獎勵,加之網際網路多維度畫像與各種反欺詐措施,有助於進一步促進客戶的還款意願,將風險鎖定在可控的範圍內。以微粒貸為例,該産品的筆均借款金額低於1萬元,目前逾期率和不良率等資産品質類風險指標數據遠優於監管要求和同業水準。

探路者(30000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