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色"普惠金融 民生銀行深圳分行探索新發展
- 發佈時間:2016-04-27 09:31:22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劉波
中國網財經4月27日訊 作為“深圳特色”普惠金融代表的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用近10年的實踐,構建了以小微金融、小區金融為核心的普惠金融支援模式,並有效解決了困擾銀行業的風險控制難題,對普惠金融商業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有效探索。
8%與0.2% 數字背後的民生戰略
作為我國首個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級戰略規劃,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明確將小微企業放在了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的首位,做好小微金融服務成為銀行業踐行普惠金融的關鍵一環。
民生銀行的普惠實踐由來已久。早在2008年,該行就將“做小微企業的銀行”作為自己的發展戰略並始終堅定執行。在深圳,面對近110萬家小微企業、近100萬戶個體工商戶的巨大市場及激烈競爭,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的一組數據,充分展現了實力。
截至2016年3月末,該分行服務小微客戶近23萬戶,小微貸款餘額354億元,佔到整個深圳市場份額的8%,有效滿足了當地小微企業的融資發展需求。在業內人士看來,深圳民生銀行在小微領域領先地位的確立,還在於其良好的風控能力。在保持信貸支援逐年增長的背景下,該分行資産品質保持良好,小微不良率僅為0.2%。
在普惠金融的另一重要領域,深圳民生銀行打通居民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在普惠客群密集區建設50家社區支行覆蓋近500個社區,服務居民近百萬。據深圳銀監局數據顯示,深圳市目前設立的社區支行為221家,民生銀行設點佔比近四分之一。
數據的背後,是民生銀行切實推進普惠金融的努力。“在深圳銀監局的指導下,我們始終堅定推進小微金融戰略,並通過‘立戰略、建機制、築渠道、創模式、惠實體、重風控’六大舉措,實現可持續支援與發展。”民生銀行深圳分行行長吳新軍在發佈會上表示,作為戰略性投入,該行傾斜財務、信貸等各類資源,從事普惠金融業務的人員達到1136人,佔到分行全部人數的60%。
渠道與模式 O2O閉環下的惠民服務
在今年三月的兩會上,“普惠金融”與“網際網路金融”成為關於金融的兩大核心議題。普惠金融如何引入網際網路新技術、實現更好的惠民服務,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給出的答案是:築渠道、創模式。
吳新軍表示,該行在著力佈局網際網路渠道的同時,大力推進了物理網點的延伸。除設置多家小微專營機構服務小微客戶外,還在“雙創”客戶及區域特色行業的集聚地華強北電子商圈、南山科技園等佈局了13家經營機構,重點支援高新技術産業和科技型企業發展戶。
在網際網路+的加持下,該行升級線下服務,創新線上産品,020閉環聯動,線上金融服務客戶數達到百萬餘戶,對普惠客群的響應度也大幅提升。例如,推出信用、抵押、産業鏈等13種擔保方式,設立1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的融資金額,支援不同成長週期的企業,滿足不同類型資金需求者多樣化需求,有效緩解小微客戶的不敢貸、融資難問題。網樂貸、發薪貸、抵押e貸等創新産品,則實現了客戶線上自助申貸、立等可見,提高資金配置效率,提升客戶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此外,該行還建設了強大結算平臺,滿足普惠客戶交易結算需求,POS年交易量達1600億,在深圳市場位居首位。
4年2.5億元 “三降”下的讓利於民
小微融資貴是世界性難題。在政府及監管層為小微企業減負的多項政策背後,是小微企業降低融資成本的持續呼聲。
多位金融業人士向本報指出,受經濟增速放緩、利率市場化等多重因素影響,當前商業銀行經營壓力增大,在讓利與盈利之間也面臨兩難選擇。
對此,民生銀行深圳分行在發佈會上明確表示,在平衡短期利益與長遠戰略後,仍堅持實施‘三降’策略,最大程度讓利於民。據統計,近4年,該分行累計減免小微客戶手續費就達到2.5億元。“三降”範圍包括:一是降低結算開支,減免小微客戶開戶、存取、轉賬等手續費,大幅降低結算成本;二是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規範中間業務收費;三是降低企業貸款週轉成本,推出無還本續貸、迴圈貸款,減少客戶的資金佔用和相應成本,對困難客戶則推行減免部分貸款利息優惠。
全面風控 護航可持續發展
強風控是民生銀行深圳分行的醒目標簽。也正是在全面風險控制體系護航下,該行小微業務始終保持標桿地位。
據悉,即使在經濟下行期,該分行仍保持了對小微經濟實體的持續投放,2015年的小微貸款規模新增77億,2016年一季度的新增達到48億,新增量列該行系統內及深圳銀行業首位。談及對未來的發展,吳新軍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小微企業因多處於産業鏈末端,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弱,但表示該行有信心在現有良好基礎上,依賴大數據下的全面風控體系,保持較低小微不良率。
探究民生強風控體系,其在行業上重點支援內需型、消費及商貿流通類,鼓勵科技型及現代服務業,避免行業性風險;同時,小額投放,小微貸款戶均控制在200萬左右,分散風險,避免信貸風險過度集中。“我們的風控重視數據整合、標準作業,尤其是注重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實施標準化信貸工廠模式,降低風險”。吳新軍表示,銀行最終比拼的不是發展的快慢,而是風險管控的能力強弱。只有管好了風險,才能實現對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