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原創報道 > 正文

字號:  

陳君石:食品摻假是毒瘤 今年偷工減料或抬頭

  • 發佈時間:2015-01-15 09:52:40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孫傑  責任編輯:陳龍


申敬旺認為科學思維比科學知識更重要 攝/孫傑

  中國網財經1月15日訊(記者 孫傑)“食品摻假,國際上也稱為食品欺詐,不論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健康,只要是影響消費者信心的,都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日前舉行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如是説。

  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指出,通過對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的解析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思路與模式,日趨科學、有序,對危機的處理更加從容。”2014年出現的諸多食品安全隱患,如配製醬油、熟肉製品、蜂蜜違規添加甜蜜素、桶裝水污染問題等,均是在政府部門主導的兩次大規模抽檢中及時發現問題、向行業提出預警並逐一解決,整個鏈條的銜接相對完整。在對2014年食安事件(如福喜事件)的執法中,較之以往更加從容、有序。中國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及警示、召回等制度框架的完善與實施等,正進入與世界接軌的“常態”,2014年是個重要的轉折。

  食品安全整體向好的同時,問題依舊存在。參與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解讀的5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權威專家均指出,由於環境污染引發的我國産品原料污染等問題尚未有效化解,成為影響中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原料污染必然傳導到食品工業,且這種困局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食品安全應下功夫從産業鏈前端發力,從優質原料入手。

  另一個須重視的嚴重問題是食品摻假。陳君石認為,食品摻假則是影響中國食品工業健康發展的毒瘤。“食品摻假,國際上亦稱為食品欺詐,不論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健康,只要是影響消費者信心的,都屬於食品安全問題。”2013-2014年的歐洲馬肉風波影響巨大,我國以雞肉代替牛、羊肉,在蜂蜜中違法添加甜蜜素等問題時有發生。值得提醒的是,2015年,當中國食品工業增速整體放緩,利潤下滑時,造假和偷工減料會有所抬頭,應予以警惕、揭露和有效的處罰。

  國家食藥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申敬旺表示,目前很多食品安全熱點問題並不是源於真正的食品安全,而是由於消費者與科學真相之間的資訊真空造成的誤讀、誤解、誤信。這在客觀上加強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凸顯了加強食品安全科普的必要性。同時,他提出,“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科學思維就是求真的思維。”在食品安全的報道中,科學思維比科學知識更重要。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指出,從2011年至2014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對4年來食品安全熱點事件的追蹤中發現,媒體在關注點的變化中進步與提升。2014年媒體報道漸趨客觀、理性。但就整體而言,中國食品安全的最大危機仍是信任危機。要想重鑄信任之路,既要認真夯實工作基礎,又需由政府出面,推進大規模、公益性的公眾科普,以聚集各方優勢,釋放食品安全的正能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