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原料污染仍是食品安全關注熱點

  • 發佈時間:2015-01-14 03:52:1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我國食品安全惡意造假事件得到遏制並開始逐漸減少,微生物污染、重金屬超標及原料污染等常態事件仍是2014年食品安全領域的主要問題,並將是我國食品工業未來面臨的主要難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在1月13日舉辦的“2014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説,該活動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與中國經濟網食品安全輿情研究所通過綜合分析各大門戶網站新聞點擊量、微網志傳播量、網帖評論量等相關數據,篩選出福喜事件、轉基因、微生物污染、台灣餿水油、食品添加劑、國産嬰幼兒配方奶粉、毒豆芽、現代牧業、食品摻假、鋁超標、大連海參含抗生素、食品監管體制改革等共計12個食品安全熱點事件。其中,上海福喜過期肉製品事件造成的社會影響較大。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新聞宣傳司副司長申敬旺表示,目前很多食品安全熱點問題並不是源於真正的食品安全問題,而是由於消費者不知曉科學真相造成的誤讀、誤解、誤信,這在客觀上加劇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凸顯了強化食品安全知識科普的必要性。他建議,當消費者遇到微網志、微信傳播的一些不準確的食品安全資訊時,首先不能偏聽偏信,人云亦云;其次需要向專家了解專業知識,向執法部門求證;最後還要進行綜合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思路與模式日趨科學、有序。在2014年出現的諸多食品安全隱患,如配置醬油、熟肉製品、蜂蜜違規添加甜蜜素、桶裝水污染問題等,均是在政府部門主導的兩次大規模抽檢中及時發現,向行業提出預警並逐一解決的,整個鏈條的銜接相對完整。

  然而,一些影響我國食品安全的因素仍不容忽視。孟素荷認為,環境污染引發的我國産品原料污染等問題尚未得到有效化解,是目前影響中國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必須從産業鏈前端發力,從優質原料入手。”孟素荷分析説,當中國土壤污染總超標率為16.1%,農藥使用量達世界公認警戒線的1.8倍,水污染日益加劇時,原料污染必然會傳導到産品污染,且這種困局短期內難以有效化解。與此同時,被稱為“食品工業毒瘤”的食品摻假問題,也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陳君石表示,食品摻假在國際上也被稱為食品欺詐,是對消費者的欺騙,將嚴重影響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