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最快下半年涉足徵信
- 發佈時間:2015-01-06 07: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姚慧婷
用不了多久,不去央行網站,個人也能查信用記錄了。根據昨日央行網站公佈的《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顯示,央行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這意味著央行即將開放個人徵信業務。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平安集團旗下公司均入圍首批個人徵信牌照,而此次獲得牌照的8家公司有5家都是網際網路企業,傳統徵信企業僅有3家入圍。
在首批入圍個人徵信牌照的民營企業中,僅有3家為傳統的徵信機構,具體為: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其餘5家都是網際網路企業參資設立或者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備受關注的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平安集團旗下企業均有入圍。這5家公司分別為: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其中,芝麻信用屬於阿里巴巴集團,騰訊徵信隸屬於騰訊集團,前海徵信中心則是平安集團旗下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由拉卡拉聯合多家企業參股設立,北京華道徵信則是上市公司銀之傑與易寶支付等多家企業參股設立。
根據央行2013年公佈的《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採集個人資訊應當經資訊主體本人同意,向徵信機構查詢個人資訊的也應當取得資訊主體本人的書面同意並約定用途。
相比國外,國內的個人徵信市場還未市場化。雖然此前上海資信、深圳鵬元、中誠信徵信等少數民營機構也可以通過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個人信貸徵信調查和信用評分方式間接參與個人徵信市場,但這些企業並不能直接發佈個人徵信報告,個人要想獲得個人徵信報告只能通過央行徵信系統。
目前,央行查詢個人徵信報告的收費標準為,個人每年查詢第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務費25元。分析人士認為,這也為民間徵信機構提供確切的價格指導。有機構預測,我國13.5億人口的市場應存超過千億元的個人信用報告市場空間。
正是由於這麼大的市場空間,在央行未下發牌照之前,也引發了信用評級公司、主業為金融資訊化的上市公司、P2P平臺、第三方支付公司等民間各路資本搶灘徵信業。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平安集團也在去年紛紛表示已設立徵信公司。
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阿裏、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巨頭參與徵信業並不意外,可以基於網站本身大數據庫來開展信貸業務。 方正證券分析師趙成認為,徵信能為基於電商的供應鏈金融和P2P平臺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阿裏、騰訊等不管是自己開展小貸業務,還是與銀行合作開發信貸産品,所利用的無非是電商平臺上的客戶數據,電商巨頭本身已成為隱形徵信公司。
螞蟻金服首席信用數據科學家俞吳傑表示:“網際網路發展給個人徵信行業帶來了跳躍式的發展。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個人的各類交易行為變成24小時可記錄。因此跟傳統徵信業的數據相比,網際網路徵信的數據涉及範圍更廣、種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