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增長紅利轉變 為亞太經濟帶來新機遇

  • 發佈時間:2014-11-05 14:47:44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孫業文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網財經11月5日訊(記者 孫業文) 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周今日啟動。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之後,制約發展的主要因素已由總量轉向結構。轉型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APEC內大多數經濟體面臨的共同問題。而中國在結構轉型方面的成功做法,也可以為區域內多數同等發展水準經濟體所借鑒。多位專家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新紅利,使得中國經濟增長更具包容性,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起點,同時也是亞太經濟發展的新機遇。

  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新紅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永軍接受中國網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中國正由“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由全球商品供應者的角色向商品的需求者轉變。過去投資、出口兩駕馬車拉動的發展模式正一點點得到改變,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新紅利。中國這個“大市場”消費潛力的釋放,將有利於亞太經濟的持續增長。

  張永軍認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對東盟、東亞等國家影響較大,這對於中國目前積極推動的亞太自貿區談判也是一個有利的因素。同時經濟轉型也將提高中國的勞動、環境標準,這些因素的改善也將有利於中國的自貿區談判。

  從“製造業大國”變為“服務業大國”,對於一個擁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而言,影響將是極其深遠。這也將意味著在未來的若干年中,中國經濟發展由依靠外需轉向為依賴內生動力。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中國進入轉型升級的新時代,加快服務業市場開發與制度創新將成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當前中國面臨著下行壓力,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歷史拐點,到2020年,能不能由工業大國成為服務業大國,是轉型與改革成功的關鍵。

  與“世界工廠”相比,“世界市場”的影響力更加不得小視,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接受中國網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由出口加投資拉動的發展模式向創新加內需模式轉變,經濟轉型將使得亞太經濟發展更加均衡,將改善中國經濟面臨的資本凈流入商品凈輸出的問題,讓中國的貿易增長更加均衡。同時經濟向創新加內需的方向轉型,也有利於居民每人平均收入的快速增長,消費本身不能帶來增長,想要要拉動消費就需要提高平均收入水準,使得內需消費不斷的增加。

  目前中國百姓的儲蓄率很高,這也為中國成為“世界市場”奠定了好的基礎,中國剛剛結束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要求重點推進6大領域消費,目的是讓中國的老百姓“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進一步釋放“世界市場”的消費潛力,助力經濟結構的轉型。

  中國經濟發展不能“閉門轉型”

  面對複雜的全球經濟環境和各經濟體內部的經濟形勢,中國經濟不能簡單的“閉門轉型”。正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指出,中國致力於積極推動亞太區域經濟發展與合作,願同APEC成員一道,推進世界和本地區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希望APEC財長會積極探索亞太經濟未來轉型發展之路,促進區域經濟務實合作,為APEC合作注入新的內容與活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江林對中國網財經頻道説:“與過去做法不同的是,當前中國改革開放深挖內部的同時,也注意與周邊地區國家一起攜手,讓改革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而不是閉門搞改革,這是中國經濟外交策略一個比較明顯額變化。”經濟轉型發展不僅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是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共同選擇。

  近些年海外媒體對於中國經濟轉型一直保持較高的關注,其中的原因也不難被發現。2006年中國經濟僅佔世界經濟總量的5%,而到了2013年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將達到13%。雖然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增速放慢,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力隨著比例的提高而增強。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消費力的不斷釋放,已經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希望加深與中國的合作來進入這個13億人口的“大市場”。

  此次APEC會議是中國佈局經貿政策的重要機遇,中國可以借此加強與地區周邊國家的貿易共識。在剛剛結束不久的財長會議上,明確的PPP路線圖推進亞太區域互聯互通,為中國企業提供“走出去”機遇的同時,也符合其他國家的利益。亞太地區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夥伴,促進與亞太地區的合作,對於中國經濟增長至關重要。(中國網財經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