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我國保理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 發佈時間:2014-11-05 14:04:3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佈的《中國保理産業發展報告(2013)》顯示,2013年國內保理業務量已達5219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國內保理4078億美元,佔比78%;國際保理1141億美元,佔比22%。

  所謂保理業務,是指以債權人轉讓其應收賬款為前提,集應收賬款催收、管理、壞賬擔保及融資于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可以幫助商業銀行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支援的過程中,擺脫傳統銀行信貸模式下過分依賴抵押的困境。

  “今年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之年,保理業務在業務規模上保持穩健的增長態勢,為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企業注入了持續發展的動力與活力。”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保理業務未來發展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由於保理業務基於企業間的賒銷貿易背景開展,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也就更為直接的面臨著企業應收賬款違約的巨大壓力。”中銀協保理委員會主任、浦發銀行副行長冀光恒説。

  今年以來,這些壓力已經體現在銀行保理業務的數據上。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國內保理業務量1.07萬億元,同比下降12.84%,國際保理業務量合計536.27億美元,同比下降9.77%。

  此外,隨著保理業務的快速發展,一些系統性的新問題也在不斷涌現,制約著業務發展的進一步提升。

  “我國保理業務的法律基礎主要是通過合同法、民法通則、物權法中的相關債權讓與條款來規範的,相關法律、法規的針對性不強,不夠清晰,使得在發生合同糾紛的仲裁、訴訟時,難以保障業務參與各方的權益。”冀光恒表示。

  企業對保理業務的認知有限也制約著業務發展。冀光恒指出,社會徵信體系作為保理業務的重要輔助體系,目前在我國還尚不完善,開辦保理業務的銀行難以取得非上市企業的公開財務資訊,無法對本行客戶以外的企業進行有效的信用評估;銀行難以確認應收賬款的真實性,業內已經發生了多起貿易背景虛假、合同詐騙等風險事件,嚴重影響了我國保理業的健康發展。

  “有必要儘快建立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的資訊共用、交換和溝通機制,進一步推動保理業務的健康發展。”冀光恒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