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付危機頻發 新華信託凈利猛挫60%創6年最低
- 發佈時間:2016-02-25 13: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揮散不去的兌付陰雲,正在給新華信託原本就差強人意的2015年經營業績,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根據57家信託公司未經審計的2015年財務數據,《投資時報》記者發現,新華信託延續了2014年的糟糕表現,凈利潤及同比增幅兩項數字雙雙墊底。
數據顯示,新華信託2015年凈利潤為3459.6萬元,同比大幅下降62.65%。2014年,其凈利潤降幅曾高達80.4%,無人能出其右。
對於凈利潤滑坡的原因,新華信託方面在回復《投資時報》的採訪時表示,公司一方面主動收縮了集合類信託業務,堅決退出房地産等高風險業務領域,使得新增業務規模減少,凈利潤出現下降是公司主動進行戰略轉型調整的結果;另一方面,公司以自有資金對部分風險項目進行了暫時性資金墊付,對此類資産計提了相應減值準備,利潤出現相應下降。
然而有趣的是,面對同樣的市場環境,並非所有信託公司都陷入此種巨幅滑坡的僵局。且從此前數據看,其不良資産自2014年始暴增。
引起《投資時報》記者注意的還有,“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來頻繁遭受兌付困擾的新華信託,2016年開年又迎來兌付問題——“新華信託?普天(核心資産並購)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B類産品的一再延期兌付,引發投資者恐慌。
2015年增資至42億元的新華信託,仍然未能擺脫“兌付之殤”。
凈利潤行業墊底
2015年,新華信託的財務數據依舊沒有明顯起色。
數據顯示,該公司實現凈利潤3459.6萬元,同比增幅為-62.65%,這兩項數字在公佈數據的57家信託公司中均告墊底。
新華信託2010年至2014年凈利潤分別為3.47億元、4.96億元、5.09億元、5.4億元、1.06億元。這意味著,2015年的3459.6萬元凈利潤為其近六年來最低值。
另外,新華信託2015年信託收入為6.94億元,同比增幅為-47.67%,同樣為行業最末,且遠低於16.38億元的行業平均信託收入。
記者還注意到,從之前的數據看,其不良資産呈現增長態勢。2014年末,新華信託自有資産不良率為43.16%,比2013年末的12.22%暴增30%。不良資産金額也從2.51億元猛增至7.77億元。2015年是否會繼續增長,亦令人擔憂,本報將會對此數據持續關注。
2015年新華信託資産減值損失高達5.36億元,在57家信託公司中排名第四。
不僅如此,新華信託還陷入多項債務糾紛。
其2014年年報顯示,當年涉及的重大未決訴訟案為7起,其中起訴5起,被訴2起,涉案金額為9.45億元。當年終結的訴訟案件有4起,起訴3起,被訴1起,涉及金額8.25億元,類型均是針對信託業務,出事多為房地産項目。
新年再曝風險
《投資時報》在此前《激進埋下連串兌付危機 新華信託凈利暴降80%投資巨虧近4億》的報道中曾提到,新華信託兌付情況深受投資者詬病,延期産品接二連三。
遺憾的是,新年剛過,新華信託便又曝出兌付問題。
據了解,2016年1月,有投資者反映,其購買的“新華信託?普天(核心資産並購)投資基金集合資金信託計劃”B類産品,期限2年,年化收益率為10.5%,到期日為2015年6月9日。因到期未能兌付本息,産品兌付日期被延到2015年12月19日,之後又被延到2016年2月1日。
《投資時報》記者問及過去遺留的兌付問題是否已經解決時,新華信託方面回復稱,“按照合同條款,我司大部分産品都設有處置期,期限3—6個月不等,其目的在於當交易對手違約時,我司能夠履行受託人職責,對信託財産的抵押物進行快速處置。截止目前,我司發行的産品在處置期結束後,均向投資者兌付了本金及收益,並按照信託合同約定在處置期期間上浮信託收益,不存在‘過去遺留的兌付問題’一説。”
顯然,這一回復並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原因很簡單,僅以上述産品為例,其延期的時間,已經超過半年。
Wind資訊數據顯示,新華信託最新發放的産品日期為2014年10月,2014年成立的信託産品共36隻,期限多為兩年期,産品收益在8%至10%之間,其2014年實際募集規模為18.55億元。2013年實際募集規模為94.04億元,上述延期未兌付産品便是2013年發行的産品。
《投資時報》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此前給投資者帶來“驚險”的産品,如“華恒”、“華惠”等系列,在2016年還將陸續有到期産品。隨著過去發行産品的兌付日期臨近,其兌付情況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未來如何防範兌付風險繼續發生?
新華信託就此表示,目前來看,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為防範兌付風險發生,該公司將採取“兩步走”:一是針對存續項目,在加強風險排查與項目管理的基礎上,成立專業的資産處置團隊,針對不同項目進行評估、重組,對不良資産進行處置,並開始著手不良資産剝離;二是針對新業務,堅持穩健發展原則,提高交易對手準入標準,重心轉向安全邊際較高的同業合作及政府PPP項目。
一位新華信託的投資者就新華信託的這番回復向記者評價説,這樣的答覆令人遺憾,“如此外交辭令,看不出新華信託有任何防範或降低兌付風險的誠意。”
壓縮房地産業務
經濟下行,加之信託産品收益率不斷走低,不少信託公司都在積極拓展創新業務,而對於風波不斷的新華信託來説,其同樣面臨著業務轉型的壓力。
新華信託的“出事”項目多發生在房地産領域。對此,新華信託表示,房地産行業在2016年依然面臨較大去庫存壓力,其對於地産項目持謹慎態度。實際上,自2014年起,該公司就開始主動壓縮以房地産為代表的傳統融資業務。
關於2016年業務重點,新華信託對《投資時報》表示,“2016年,我司將堅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轉型戰略,重點開拓同業業務,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投融資業務,加大PPP、區域發展基金等業務模式探索,打造專業化、規範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構建買者自負、低資本消耗的可持續增長盈利模式。”
增資未解延期問題
有趣的是,新華信託註冊資本在2015年7月由人民幣12億元增加至42億元,在行業中排名第六。然而,在大幅補充了資本的情況下,兌付問題仍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增資之後,新華信託股權結構也發生微妙變化,股東數由三家變為六家。
上海珊瑚礁資訊系統有限公司、上海紀輝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宏達信資産經營有限公司出現在了新華信託最新的股東名單中,前兩者為第一和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40%和21.43%。彼時的第一大股東新産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權被稀釋至17.33%,成為第三大股東。
在2014年年底,新華信託三大股東分別為新産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人和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巴克萊銀行,分別持有其股份60.65%、19.85%、19.5%。而目前,人和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67%,巴克萊銀行持股5.57%。
儘管有新股東加入,且有不斷的增資,卻似乎並未令新華信託的兌付能“痛快”起來,延期兌付對其而言,似乎依然是道難解的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