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貴金屬 > 黃金資訊 > 正文

字號:  

金價破冰猛漲 中國大媽不懼深套全球金店再掃貨

  • 發佈時間:2016-02-23 08:40:14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湯笑此刻的表情和她的名字一樣,她正為自己春節時的搶金策略洋洋得意。作為2013年和華爾街黃金空頭掰手腕的中國大媽中的一員,原先她打算利用旅日機會背回一些金條,臨行前意外得知為了泄洪“搶金潮”,2015年底日本財政部取消了外國遊客購買黃金的免稅政策,她當機立斷委託在香港旅遊的另一位大媽代購。

  用十幾萬元人民幣換成的滾燙金子現在成了資産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儘管不如活躍在黃金交易所鍵盤上的操盤精英們那樣頭頭是道,中國大媽們卻對金價有著自詡敏感的判斷。據湯笑介紹,大媽們所在的微信群裏,黃金再度炙手可熱,“2013年抄底反被壓箱底的人想回本,新手想找資金避風港,什麼都在跌,買金子不會錯。”

  春節期間全球股市砸出天坑的慘烈狀況似乎驗證了大媽們的先見之明。A股休市期間,日、法、韓股指數連續下跌超過11%、4.9%、4.3%,恒生指數刷新三年冰點,美股跌幅一度逼近3%,與此同時,黃金短短7日漲幅破八。

  如此淩厲的走勢令曾經“敗走麥城”的中國大媽決心再戰江湖,不過湯笑能否笑到最後卻是未知之數。《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對於黃金的後市判斷莫衷一是,而再次憧憬抱上“金蛋”的中國大媽可能願望落空。

  全球金店再現掃貨

  “黃金本身是全球定價的,但因為之前黃金、鉑金等貴金屬品種也在免征8%的消費稅範圍內,中國遊客在日本買的黃金回到國內倒手一賣就能賺差價,所以是非常熱門的選擇。”東京銀座一家貴金屬店店長佐藤智夫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日本黃金交易網路相當簡潔明瞭,去年底日本民眾在對比金價走勢後也涌動著購買黃金的暗潮,沒有銀行賬戶的中國遊客過去一般都是光顧金店。

  因為地處中國遊客密集血拼的商圈,根據佐藤的估計,去年第四季度賣給團隊和自由行遊客的黃金克重大約佔到銷售額的一半之多。“我遇到過組團來買造成備貨不足,不得不離境前專程再來取貨的情況,可以理解政府在元旦和農曆春節這樣的旅遊旺季之前用稅收工具來為‘搶金熱’降溫。”

  不過,由於日本足金飾品種類並不豐富,所以傳統最受歡迎的黃金購買地還是香港,除了款式新穎外,沒有增值稅和關稅造成品牌同一款式的報價要比內地至少便宜10%。據香港媒體報道,春節期間不少金店出現銷量激增,不少知名品牌珠寶首飾企業春節銷售額較去年同期最高增長了20%,其中來自中國內地大媽的貢獻功不可沒。

  “我媽媽和她的朋友都叫我在香港買金條,然後放在保險箱裏,現在不少留學生甚至幫家人友人找一家有信譽的金號,定期定量地買入黃金。”在香港城市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徐美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而許多沒有出門遊玩的大媽則是選擇了“家門口”掃貨。記者走訪發現,春節假期尾聲,上海豫園周邊的大型金店依舊人氣不減,一些店舖給出了每克黃金減15元的優惠,但售價相較節前依然高出至少30元/克。多位售貨員告訴記者,不僅猴年生肖飾品、金手鐲、路路通等銷量翻番,店內提供3個月回購服務的投資性金條也是人氣暴漲。

  其他一線城市的黃金消費市場同樣持續升溫。有媒體援引北京菜百商場負責人話稱,春節銷售數量和客流增長20%以上,轉運珠櫃檯每天能賣幾萬個;廣東市民對“猴年金條”情有獨鍾,儘管已經備了平時三倍以上的貨,一些商場仍然出現不同克重金條全部售罄的情況。

  國際形勢預判加上春節效應催化,使得黃金的價值認同感在全國範圍內快速發酵。據公開資料,春節期間湖北重點監測企業金銀珠寶銷售額同比增長22%。江蘇省商務廳資訊顯示,在蘇州市,人民商場除夕當天黃金珠寶銷售就突破了200萬元。

  許多大媽依然深套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大媽”經過2013年4月與華爾街資本的一役聲名大噪,但實際上近幾個月對黃金的膜拜也是其他國家民眾的狂歡。

  去年開始,因擔憂本國股市受中國股災拖累,南韓黃金銷量就異常高漲,熱情攀至歷史高點,僅僅前三個季度黃金購買量已經接近1000億韓元。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南韓在2014年僅僅消費了17噸黃金,相比中國的974噸以及印度的811噸相去甚遠。而2015年黃金的狂熱受捧不但令金條買賣首次登上電視購物頻道,當地銀行、證券機構等也紛紛推出掛鉤黃金的投資理財産品。

  在全球黃金批發中心倫敦,一股搶購黃金的風潮也在涌動。英國最大的線上黃金交易商表示,2016年2月12日當天黃金交易額達到了創紀錄的560萬英鎊,收到了成百上千個電話黃金訂單,一些銀行更是出手訂購了大額實物黃金。

  其背後邏輯自然都是金價的破冰猛漲。記者梳理髮現,由於美聯儲擴大量化寬鬆並將利率持續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金價在2008年12月到2011年6月期間飆漲了70%,但此後金價一蹶不振,在去年11月跌至近5年最低,並創下1984年以來最長下跌週期,這一情況在今年初反轉。

  由於全球股市出現大範圍拋售,投資者亦擔憂全球經濟下滑可能令美聯儲推遲加息從而導致美元轉弱,“亂世藏金”思維主導下開始將黃金作為避險資産之一。據悉,春節假期一週金價大漲7.1%,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周漲幅。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金價猛漲,一些曾經在高點瘋狂買入的中國大媽手裏的金子依然解套無望。上海黃金交易所專家顧問李駿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因為2013年很多主流銀行、金店的行銷攻勢,中國大媽在財富增值的強烈預期下買入黃金,持金成本平均高達1500美元/盎司。”

  此後一年間,如果沒有抓住曇花一現的金價反彈至1443美元/盎司的機會,大媽們處於長期深套的狀態,去年底金價一度觸及1046美元/盎司的冰點,意味著手上的黃金資産幾乎縮水了1/3。即使金價在今年以兩位數猛漲,這部分大媽依然深套20%。

  各國央行“聲援”大媽

  不過,這顯然沒有消解中國大媽們的熱度。事實上,各國央行豪擲買金的消息不斷出現,成為大媽們再次出手的底氣。2月11日,世界黃金協會發佈年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稱,全球央行在2015年第四季度出於避險需求大舉買入黃金。

  數據顯示,2015年黃金總需求為4212噸,與2014年基本持平。值得關注的是,2015年四季度,黃金投資總需求為195噸,同比增長15%,其中各國央行的需求為167噸,同比增長25%。據悉,去年三季度和四季度,投資機構開始加倉,且加倉幅度同比增加21%。

  隨著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凈流出放緩,受恐慌情緒蔓延影響的投資者在去年第四季度對黃金的需求同比增長了15%。俄羅斯央行繼2014年成為黃金最大買家後,再次蟬聯,去年總共採購了約200噸黃金,其中超過140噸來自下半年採購。

  “聲援”中國大媽的不只是各國央行,還有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黃金指數春節前6個交易日一路上揚,累計上漲14.26%,同期滬指僅上漲了4.06%,但Wind概念黃金珠寶板塊中,豫光金鉛昆百大A山東黃金金貴銀業貴研鉑業的漲幅均在20%以上。

  多數黃金珠寶概念股自今年1月中旬開始獲得資金佈局,其中不乏機構資金的身影。以山東黃金為例,今年1月12日登上龍虎榜單,前五買賣方中,機構佔據三個席位;明牌珠寶則在1月底至2月初三度登上龍虎榜,2月1日該股票受到四個機構席位青睞,累計買入2540.55萬元;節前6個交易日漲幅超30%的豫光金鉛,在1月27日受到資金的佈局,三機構席位強勢買入,賣出席位中則均為營業部席位。

  牛熊尚未明朗

  經歷過風光無二,也經歷過跌跌無休,中國大媽想要成功扳回一局,光靠對新聞碎片素材的收集顯然不夠,多數市場人士仍然對金價後市採取審慎態度,再度重金入市顯得並不理智。

  “我對於黃金是比較看空的,黃金避險還是一個傳統思維,其實它在工藝領域的使用價值是有限的,在金融領域內,黃金和美元的直接掛鉤關係也已經愈益淡化,未來如果人民幣、美元、歐元價值相對能夠穩定下來,信用貨幣或電子貨幣能得到一席之地,黃金的代幣作用會進一步弱化,黃金的緊急購買避險的價值會有長期趨弱的過程。”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首席分析師劉心田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分析。

  “現在各個領域出現投資真空,所以黃金還是出現爆炒,但從目前的走勢上來看已經出現高位,去年金價已經快觸及千位大關,年內黃金再度跌破1000的概率是比較大的。”劉心田對記者解釋,“2009年時金價每盎司五六千元,從商品角度分析,化石、原油和銅等基本都已經回到2009年甚至2005年之前的水準了,所以我認為黃金之後的走勢並不樂觀,有一個回歸的需要。”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也認為,論黃金大牛市為時尚早。“從歷史看,黃金走牛對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都是壞事,相信金融監管當局也會把避免系統性風險發生作為今年的首要任務。”

  山東黃金首席分析師蔣舒同樣表示,黃金價格週期和美元週期反向關係明顯,預計未來2~3年內強勢美元週期不會結束,因此黃金價格還未到“熊轉牛”之時。

  不過,市場上也有截然相反的觀點。“黃金>美債>歐日債>美元>歐日元>新興經濟體債>美股>歐日股>大宗>資源型新興經濟體股。”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建議,將黃金排在未來全球大類資産配置建議的首位。但對於“大媽式”的爆炒,絕大多數分析還是認為應該慎重對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