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佈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為144197元,房産凈值在中國家庭每人平均財富中佔65.61%
如何使財富增長更公平
經濟日報社日前發佈了《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這份來自25個省份的268個縣共12000戶家庭的入戶訪問調查報告,涉及中國家庭財富的規模與結構、城鄉與區域差異、金融資産和住房、家庭投融資決策、養老計劃等多個方面。
城鎮家庭每人平均財富是農村家庭3.22倍
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為144197元,城鎮家庭和農村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分別為208317元和64780元。
數據的對比揭示了中國家庭財富存在的兩個差距:一是城鄉差距——城鎮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是農村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的3.22倍;二是地區差距——東部地區的家庭每人平均財富水準最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低。從數值上看,東部地區的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為187793元,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分別為130708元和74513元。東部地區的家庭每人平均財富分別是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1.44倍和2.52倍。
儘管報告公佈2015年我國家庭每人平均財富超過14萬元,但由於城鄉、地區、行業差距的存在,不少人覺得這個平均數與自己的實際感受有不小的差距。此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基尼系數顯示,2015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這是基尼系數自2009年以來連續第7年下降,但仍然超過國際公認的0.4貧富差距警戒線,收入分配存在的失衡值得高度關注。
2012年,國家統計局公佈居民收入數據時首次採用了中位數。相關專家表示,中位數是數據由低到高按順序排列後處於最中間的數值。平均數受少數高收入數據的影響大於中位數,貧富差距越大,平均數就越大於中位數。因此,下一步,更多運用中位數有利於更科學地反映居民收入的真實情況。
房産佔總資産比重偏高 拉大財富差距
報告顯示,房産凈值是家庭財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全國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中,房産凈值的佔比為65.61%;在城鎮和農村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中,房産凈值的比重分別為67.62%和57.60%。
報告對住房問題進行分析表明,房産凈值具有一定的城鄉差異。城鎮家庭每人平均房産凈值是農村家庭的3.78倍,略微高於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的城鄉差異幅度,家庭擁有住房的財産價值與家庭每人平均收入以及戶主的文化程度等呈現出高度的相關關係。此外,從出租房屋的情況看,城鎮和農村出租房屋的家庭在全部家庭中的比重分別為9.8%和3.5%。
除了房産外,金融資産在家庭財富中也佔有重要份額。金融資産在全國、城鎮和農村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中,分別佔到了16.49%、15.96%和18.61%。動産與耐用消費品也是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每人平均財富中的比重沒有呈現出顯著的城鄉差異。此外,與城鎮家庭不同,農村家庭的財富還包括土地的價值。2015年農村家庭的每人平均土地價值為7556元,佔到了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的11.66%。
家庭投資渠道差異帶來財富差距
報告顯示,從城鄉家庭的投資渠道看,在參與各類金融産品投資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資參與度相對最高,佔到了全部調查家庭的7.35%。投資基金的家庭佔全部家庭的4.52%,投資收藏的家庭只佔到全部家庭的3.53%。城鎮家庭對各類金融産品投資的參與度都要高於農村家庭,10.56%的城鎮家庭進行了股票投資,這一比重約是農村家庭的4倍。
從家庭進行儲蓄的動機分析,位居首位的是“為子女教育做準備”,超過40%的家庭都將其作為儲蓄原因。其次分別是“應付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為養老儲蓄做準備”“不願承擔投資風險”“為購房或裝修做準備”。可見,預防性動機是城鄉家庭儲蓄行為的主要動因。
此外,據各地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一季度,全國有5個省份的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收入超過1萬元:上海15392元、北京14571元、浙江14427元、江蘇12450元、福建10646元、廣東10451.6元。在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的同時,如何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城鄉、地區、行業間的差距,仍是一道考題。
(責任編輯:胡愛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