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出爐 我國每人平均財富14.4萬元

  • 發佈時間:2016-04-28 16: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8日訊 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編制的《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正式發佈。該報告基於覆蓋全國25個省,268個縣共12000戶家庭的入戶訪問調查數據,涉及中國家庭財富的規模與結構、城鄉與區域差異、金融資産和住房、家庭投融資決策、養老計劃等方面,全面客觀地反映了當前我國家庭財富的基本狀況。

  2015年,我國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為144197元,其中城鎮家庭和農村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分別為208317元和64780元。城鎮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是農村家庭每人平均財富的3.22倍。除了城鄉差異以外,家庭財富也存在著一定的地區差異。東部地區的家庭每人平均財富水準最高,中部地區次之,西部地區最低。

  為了從財富來源的角度理解家庭財富的形成以及分配狀況,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對家庭財富的構成進行了分析。房産凈值是家庭財富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全國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中,房産凈值的佔比為65.61%;在城鎮和農村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中,房産凈值的比重分別為67.62%和57.60%。金融資産在全國、城鎮和農村家庭的每人平均財富中,分別佔到了16.49%、15.96%和18.61%。動産與耐用消費品也是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在家庭每人平均財富中的比重沒有呈現出顯著的城鄉差異。

  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分析了城鄉家庭的汽車保有情況、消費信貸、投資渠道。調查結果表明,城鄉家庭的汽車保有率為31.8%。一些家庭不只擁有一輛汽車,擁有兩輛及以上汽車的家庭佔調查家庭總數的3.48%。平均而言,每百戶家庭的汽車保有量是39.8輛。汽車保有情況存在顯著的城鄉差異。家庭消費信貸的普及程度不高,一部分擁有汽車的家庭採用貸款的方式購置汽車,但這部分家庭的規模較少,僅佔擁有汽車家庭的18%,佔全部調查家庭的6.5%。

  在家庭進行儲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首位的是“為子女教育做準備”,超過40%的家庭都將其作為儲蓄原因。其次分別是“應付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為養老儲蓄做準備”、“不願承擔投資風險”、“為購房或裝修做準備”。這説明,預防性動機是城鄉家庭儲蓄行為的主要動因。

  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也分析了被調查者在辦理儲蓄業務時對銀行的選擇。在城鄉家庭經常去辦理儲蓄業務的銀行中,位居前六位的是:1、中國農業銀行,佔24.52%;2、中國工商銀行,佔19.45%;3、地方性商業銀行,佔17.24%;4、中國建設銀行,佔13.93%;5、郵政儲蓄銀行,佔13.67%;6、中國銀行,佔5.75%。其中,城鎮地區位居前六位的是:1、中國工商銀行,佔25.23%;2、中國農業銀行,佔20.37%;3、中國建設銀行,佔18.11%;4、郵政儲蓄銀行,佔11.58%;5、地方性商業銀行,佔9.06%;6、中國銀行,佔7.51%。農村地區位居前六位的是1、中國農業銀行,佔30.61%;2、地方性商業銀行,佔29.23%;3、郵政儲蓄銀行,佔16.73%;4、中國工商銀行,佔10.99%;5、中國建設銀行,佔7.8%;6、中國銀行,佔3.15%。在對銀行的主觀評價方面,72.17%的家庭表示對為其服務的銀行滿意,4.98%的家庭不滿意,22.85%的家庭認為銀行服務一般。

  從城鄉家庭的投資渠道看,在參與各類金融産品投資的家庭中,股票的投資參與度相對最高,佔到了全部調查家庭的7.35%。投資基金的家庭佔全部家庭的4.52%。投資于收藏的家庭只佔到全部家庭的3.53%。參與各類産品投資的家庭並不是盲目地進行投資理財,被調查者比較認同家人、朋友、同事等的意見,對家人、朋友、同事的意見持肯定態度的佔57.48%。另外,專業型理財師的作用凸顯。

  中國家庭財富調查顯示,大多數人對60歲以後的收入水準有著較低的預期。33.28%的人預期60歲以後,收入將不足60歲以前的三成。60.07%的居民預期60歲以後收入將下降一半以上。為達到老年時期的理想生活標準,48.29%的人認為應該在50歲以前制定養老計劃,33.84%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在51-60歲制定養老計劃。

  子女親人贍養和退休金是兩個最主要的養老收入來源。絕大多數人都認為,60歲以後可能會出現難以應付的情況,只有6.74%的人認為不會出現難以應付的情況。在個人所擔心的60歲以後將難以應付的情況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幫助子女、日常生活消費和通貨膨脹。調查結果表明,8.16%的被調查者為應對養老風險購買了商業養老保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