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養老窟窿如何補:既一床難求又近半空置
- 發佈時間:2015-11-24 20:06: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一邊一床難求一邊空置率48% 中國式養老窟窿如何補
公辦養老機構“一床難求”,民資進入卻不容易:一個床位建設成本動輒十幾萬元,補貼“杯水車薪”、審批往往“腸梗阻”……“銀色浪潮”加速來襲,養老服務供需失衡問題依然突出。
“十三五”規劃建議,“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支援各類市場主體增加養老服務和産品供給。”
下一個5年,我國養老服務短板應當如何補齊?
“每千名老人20張床位”困境凸顯三重矛盾
目前,大多數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入住北京最火養老院,竟要排隊100年才有床位!一些地方1個床位竟叫上了3萬元的“天價”。
2014年發佈的《中國老齡産業發展報告》顯示,全國養老服務機構每千名老人床位數僅為20張左右,遠遠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在“一床難求”這個“不等式”的另一端,卻是高空置率。《中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養老機構空置率平均達48%。
安徽潁上縣的協和老年公寓開辦于2013年,上下三層近60個房間,床位數140個,承擔了相當一部分五保老人的照顧任務。然而記者在現場看到,除了一二層有老人入住外,整個三層空無一人,公寓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裡僅入住了65位老人,和員工數差不多”。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玉韶説:“農村敬老院主要是為五保老人設置的,但五保老人分佈分散,並且很多人礙于‘養兒防老’傾向於居家,結果導致一些敬老院空置率甚至在一半以上。”
另一個“不等式”也在農村。我國農村老齡人口占全國老齡人口超過一半,但“全國民辦養老機構基本狀況調查”顯示,我國養老機構超過七成集中于城市,村一級養老院覆蓋率更是不足5%。
此外,養老服務的“偏輕避重”。據全國老齡辦調查,近九成民辦養老機構只為完全自理的老人服務。而最需要關心和重點護理的康復醫療和臨終關懷機構,只分別佔一成和3%。
建院投入動輒成百上千萬,民資進入仍存“腸梗阻”
對於供需偏緊,結構問題突出的養老服務市場,增加供給無疑是當務之急。但如何獲得“源頭活水”卻是業界一直探討,卻困難重重的課題。
2012年,民政部出臺意見,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領域。2013年,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並明確了投融資、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補貼支援等政策。
政策信號一釋放,各地探索步伐加快。全國老齡辦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中,民辦養老機構約佔30%。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地方民資要想順利進入養老服務業,仍有“腸梗阻”。首先,土地租金與房屋建設費用動輒成百上千萬元,高額“成本賬”令民資望而卻步。
西部一位養老院的負責人説,土地資源緊缺,每張床位至少投入15萬元,加上房屋建設等費用,一個300間床位的養老機構投入都在千萬元以上。“儘管國家有補貼政策,但力度有限,操作過程中打折扣問題普遍。”這位負責人説。
“審批流程賬”成本頗高。甘肅一家老年公寓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養老院急需配備非營利性醫務所,拿著審批材料找過所有相關部門,但至今沒有審批下來,老人吃藥看病都成問題。
此外,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極度匱乏,現有護理人員年齡偏大、素質偏低、不夠專業,新“科班”人馬卻不願入行。
今年起,江西九江市老年護理院將每人平均入住費每月上調了1000元。“上調後才勉強收支平衡。”院長朱零告訴記者,“護理工作的技術含量高,導致人工成本高;再不提價,可能會流失掉十幾年才培養出來的護理團隊”。
降低養老服務“門檻”,讓“夕陽産業”火起來
據預測,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總數將達4.8億,佔到人口總數的30%。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養老産業規模還將顯著擴大,政府與民營資本在市場競爭中須共用社會資源,形成真正的市場化養老。
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中60歲至69歲老年人佔55%。這部份“剛性需求”顯示,未來養老服務業有著廣闊發展空間。
《中國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認為,未來應在新增養老機構中大力發展城區中小型和小微型養老機構,就近就便解決中低收入、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問題。現有的農村敬老院也要實現轉型發展,增加康復護理服務功能,不僅服務五保老人,還要對農村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開放,向農村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轉型。
降低民營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産業的門檻和生存成本。可考慮對新建養老機構的徵地需求開闢“綠色通道”,准許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要支援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對於養老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符合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條件的,應納入定點範圍。
此外,“健全養老服務人員職業發展體系。”北京師範大學[微網志]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副院長張歡等學者建議,完善養老護理人員培養體系和職業資格標準體系,對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要分類、分層、分階段,應引導更多高職院校開設養老護理專業。
還有專家認為對運營效率低的公辦養老機構應適當嘗試市場化改革。或公辦民營,通過改革改制,盤活之前公辦養老機構的存量;或公建民營,在建設中由政府出大頭,負責檢查、監督,真正行使行政管理的職能,並向社會力量招標,讓政府的資金公平地資助社會力量。(記者袁慧晶、白麗萍、王君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