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五招促創業:鼓勵地方設創業基金
- 發佈時間:2015-06-05 08:37: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劉波
重點提示
根據6月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務院將從五個方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中在創投基金、創業企業融資、促進人才流動、降低辦公成本以及簡政放權等方面都有所著墨。
6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增添企業活力,拓展發展新天地。
根據上述會議,國務院將從五個方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其中包括,會議決定要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的辦公用房、網路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和投向創新活動的天使投資等給予稅收支援等措施,同時發揮國家創投引導資金的種子基金作用,支援國有資本、外資等開展創投業務等等。
自從本屆政府大力實施簡政放權以及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新創立的企業數量迅速增長,但是仍有不少新設立的企業由於資金籌措渠道不暢使得實際開業運營遭遇到了一些影響。
對此,北京昆玉基石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于鳳坤指出,政府加大創業基金設立的力度,同時發揮好種子基金作用,有利於全社會創投資金總量的增加。
地方創業基金獲鼓勵
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將解決創業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業企業初期運營的資金等問題。
該會議指出,要鼓勵地方設立創業基金,對眾創空間等的辦公用房、網路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和投向創新活動的天使投資等給予稅收支援。將科技企業轉增股本、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推至全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目前各地政府都在加快創業基金的設立,併發揮各個産業引導基金的作用,甚至不少大學也成立了創業基金。這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創業企業初期的資金問題。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劉玉亭此前在中國政府網的訪談中指出,目前全國拿到工商執照的企業大體開業情況整體良好。工商總局在沿海地區的調研發現,拿到執照目前處於正式營業及籌建的佔到新設立企業的80.3%,有些省市這一比例超過90%,而一般情況下則在70%-75%左右。
而造成一些新設企業拿了營業執照以後並沒有開張營業的原因,除了準備不足,以及很多後置行政許可辦理完還需要時間外,也與實際投産運營的很多困難有關。
劉玉亭指出,比如資金的籌措渠道在一些地方還是不夠通暢,融資難、融資貴這些問題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同時,企業的用工成本也在逐年上升,新設立的企業招人難、留人也難,用工缺口在一些企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
他指出,國家有關部門也在加大對新設立的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從稅收、融資等等方面進行一些政策性的扶持。
“這個過程隨著我們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不斷加大和落實,新設立的企業正常經營會越來越多。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説的,企業的活躍度會越來越高。”他説。
除了創業投資以外,融資渠道的打通也將有新的進展。
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要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鼓勵發展相互保險。發揮國家創投引導資金的種子基金作用,支援國有資本、外資等開展創投業務。
對此,天使投資和股權眾籌平臺天使匯CEO蘭寧羽指出,這樣做有利於風險投資發揮作用。未來隨著國家創投種子基金進一步發揮作用,可以使得很多創業項目融資變得更方便。其透露,目前有關股權眾籌的政策正在徵求意見,這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法律的修改。“目前股權眾籌企業要儘量避免碰及紅線。”
取消妨礙人才流動的限制
蘭寧羽認為,除了資金層面的政策以外,很多鼓勵創業創新的政策仍需要進一步落地,為創新創造條件。“比如有的很好的創意,如果放在眾籌平臺,競爭對手看了創意可能就抄襲了,這就需要儘快解決智慧財産權問題。”
而國務院常務會議促進創業的五招當中,對此也有所回應。
該會議指出,要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學歷等限制,營造創業創新便利條件。為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長留出空間,不得隨意設卡。
同時要盤活閒置廠房、物流設施等,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發展創業孵化和行銷、財務等第三方服務。
最後還要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雙創”。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通過打造資訊、技術等共用平臺和政府採購等方式,為創業創新加油添力。
取消妨礙人才自由流動的戶籍限制目前已經在一線城市得以落地。上海市政府于上月發佈的《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 提出,“對獲得一定規模風險投資的創業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在本市管理運營的風險投資資金達到一定規模且取得經過市場檢驗的顯著業績的創業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及其核心團隊、市場價值達到一定水準的企業科技和技能人才、經營業績顯著的企業家人才、在本市取得經過市場檢驗的優異業績的創新創業仲介服務人才及其核心團隊,予以直接入戶引進”。這意味著一些創業團隊創業初步成功後,落戶超大城市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除此之外,其他創業便利措施也正在制定中。劉玉亭就透露,下一步,在督促指導各地方政府簡化住所登記手續,允許“一址多照”、“一照多址”、 “集群登記”等便利模式的基礎上,將研究進一步放寬住所登記條件,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資源的實現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