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持續蔓延之際,財險公司“開門紅”走勢備受市場關注。3月3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業內獨家獲悉的一組數據顯示,1月89家財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僅同比增長4.5%,增速下滑明顯。分公司來看,“老大哥”人保財險增長率不及行業均值,成為TOP10中唯一負增長險企;依險種而言,車險首月增長率及佔比雙雙下滑,而健康險增速領跑,佔比首超保證保險,成為財險公司第一大非車險種。但保費攀升的背後,不容忽視的是健康險承保利潤率較低、承保虧損嚴重問題。困難重重,疫情之後,財險公司又將走向何方?
行業交流數據顯示,財險公司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1576.8億元,同比增長4.5%,增幅較去年同期下滑16.3個百分點。據北京商報記者梳理,2020年首月保費收入TOP10陣營出現新面孔,天安財險以18.5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列第10位。老三家地位牢不可撼,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保費收入分別為525.1億元、349億元、176億元。
但不同於以往增速領跑財險業,開年首月人保財險“首戰”失利,同比小幅下跌3.3%。而其餘TOP10陣營中的險企保費則均實現同比增長。1月人保財險意外險和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0.1億元、105.3億元,同比增長16.6%、0.9%。該公司財産險保費收入為409.6億元,同比下降4.8%,或成人保財險首月保費下滑的拉動力之一。
近年來,受汽車市場萎靡及商車費改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車險市場一直處於寒冬狀態,保費增速一直持續走低。數據顯示,1月車險保費收入849.4億元,僅同比增長1.5%,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8個百分點。
“受疫情影響,營運車業務停駛延保,短期內保費受到影響。營運車輛受交通管制、承運需求驟降等影響,短期內車輛閒置時間較長,營收遭到較大衝擊。考慮到保費支出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部分企業已申請停駛延保,這也導致1月車險保費下滑。”眾安金融研究院分析指出。
與車險遇冷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黑馬”健康險依舊表現不俗,2020年1月健康險保費收入為185.5億元,同比增長27.1%,增速位列第一,領跑各類險種。健康險佔財産險原保費收入比重也由2019年的9.7%提升至11.8%。具體到公司而言,有險企短期健康險保費收入成百倍增長,如北部灣財險、安誠財險分別增長22123.9%、12922%。
首創證券分析,疫情或推動保障型保險長期利好,保障功能為保險公司業務的核心功能,鋻於政策支援和需求引導,保障型産品為保險公司業務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中長期來看,健康險將保持高速增長,保費比重持續上升。
從産險公司分險種承保利潤來看,1月不同險種境遇不盡相同,分化明顯。其中,車險承保利潤仍列第一位,達18.1億元,承保利潤率為2.6%;特殊風險保險與家庭財産保險承保利潤率較高,分別為67.7%和14.3%,企業財産保險承保利潤達3.3億元,承保利潤率為12.2%。
相比之下,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就略顯慘澹,承保利潤分別虧損20.6億元和4.8億元,承保利潤率分別為-117.2%和-8.1%。值得關注的是,“黑馬”健康險也出現在了承保利潤與承保利潤率“雙負”名單中,首月承保利潤率為-8%,承保虧損4.2億元,與2019年同期的虧損3.6億元相比,虧損幅度增加了0.6億元。
規模不斷攀升、虧損卻不斷加大,財險行業健康險業務陷入尷尬境地。緣何健康險保費增速如此之快,承保利潤及承保利潤率卻均為負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指出,健康險雖然賠付率不高,但其費用率較高,如百萬醫療險等産品,這就使得健康險在承保績效方面面臨著很大壓力。並且健康險的大頭在重疾險,近幾年重疾險的賠付增加較快,一些重疾險的賠付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保費收入增長速度,從而會帶來整個健康險的賠付率提高。
同時,朱俊生還表示,目前健康險領域的逆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也已經有所顯現,對保險公司風控能力要求提高。保險公司如果沒有進行很好的風險定價和風險控制,將會承受相應影響。未來,受疫情影響,健康險的賠付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疫情之下,財險公司開門業績暗淡許多。太保産險董事長顧越在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直言,疫情對産險影響非常大。從行業數據來看,受疫情影響,前兩個月産險行業增速不到1%。故如何應對疫情影響,又如何達成2020年全年業績成了財險行業眼下的“重中之重”。
對此,人保財險副總裁沈東表示,展望未來,新冠疫情將是保險數字化發展重要轉捩點。人保財險則認為,疫情結束之後,隨著一系列汽車消費刺激政策的實施,預計新車銷售會快速恢復,推動車險業務恢復發展。在非車險方面,農險、社保、治理類的責任險和傳統商非等延遲續保的項目預計也將逐步恢復。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