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貢獻了百億承保利潤的財險業“當家”險種遭遇疫情當頭一棒。3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今年1月車險簽單保費僅同比增長1.54%,較去年同期近10%的增速有明顯減緩。剖析經營主體數據不難發現,頭部機構聚集趨勢更加明顯,中小險企市場受擠壓,保費增長不容樂觀。
1月簽單保費微漲1.54%
3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得的一組行業數據顯示,今年1月,67家財險公司在車險方面累計簽單5131.56萬件,同比增長5.56%;合計簽單保費896.44億元,同比上漲1.54%。
從數據不難看出,1月車險簽單保費收入雖小幅上升,但對比此前數據,這一增速已有明顯下降。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1月車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67%,接近10%。而就在一個月之前,即2019年12月,這一增幅還達到5.42%。
對於保費收入增速的逐步減緩,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表示,目前車險市場已經趨於飽和。政策層面上,由於部分地區限制上號,導致私家車數量很難穩定增長。同時,汽車逐步成為生活必需品,其價格也在下降。由此,車險保費的增長也自然受限。而就未來保費收入的表現,謝遠濤認為,2月以後增速放慢的趨勢或會延續。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也在近期發佈的研報中提及,近年來,受汽車市場的萎靡及商車費改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車險市場一直處於寒冬狀態,保費增速持續走低。2019年,全國車險原保費收入8188.3億元,同比增長4.5%。疫情的突然暴發對新車産銷造成巨大影響,車險新增保費下降,車險市場短期內雪上加霜。雖然隨著未來疫情緩解,車險增量將實現短期反彈,但預計全年保費仍將呈增長下滑趨勢。
中小險企夾縫中求生
在簽單件數和保費收入整體微增的背景下,不同險企的具體情況則出現分化。行業數據顯示,今年1月,財險“老三家”,即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平洋財險的車險簽單件數位列業內前三,分別達到1503.08萬件、1301.85萬件和581.87萬件,佔總數的29.29%、25.37%和11.34%,較2019年1月實現了4.08%、4.86%和9.23%的同比增幅。車險保費收入方面,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平洋財險也佔據前三名,實現286.47億元、224.94億元和109.19億元的保費收入,合計佔到全行業的近七成。
相較于大型險企來説,部分中小型險企以及外資險企的車險簽單數量和保費收入則有明顯下降,例如同業交流數據顯示,安心保險1月簽單件數1.66萬件,同比下滑38.94%,簽單保費1623.57萬元,同比減少52.53%;華海財險、現代財險、融盛財險、日本財險等多家降幅也超過20%。
“車險市場總量增長緩慢,存量競爭更加明顯,因此,大型險企通過品牌價值附加具備更強的競爭力。”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如是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則表示,大型險企與中小型險企之間的分化,自商車費改後就已然存在。一方面,不同規模的公司,其擁有的資源要素也有所差異。尤其是車險,客戶對服務體驗的要求相對較高,因此部分大型險企在成本更容易分攤的前提下,優勢更為明顯。而中小險企的規模較小,成本不容易分攤,加之服務網路也處在建設當中,如果簡單地複製大公司的模式,顯然會處於劣勢。
商車費改應尋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商車費改全面展開在即,監管推動步伐也在加快。例如,監管部門正在制定車險綜合改革的具體方案,並廣泛徵求意見。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也曾表示,銀保監會將在今年適當的時機正式推出並實施車險綜合改革。近日關於車險備案的改革也被看作是今年車險市場化改革的“第一槍”。
朱俊生坦言,商車費改的核心是讓市場主體有定價權,市場主體可以進行比較充分的價格競爭,因此,有利於車險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但同時,對於公司的能力建設要求也隨之提高。例如,借助於科技、大數據對不同類型消費者更好地細分、增強定價能力等。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如果未來商車費改的推行相對充分,其市場主體也會進一步分化,甚至會出現部分市場主體退出的情況。這對於中國的中小主體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和挑戰。因此,尋求不一樣的發展道路,在細分市場具備核心競爭力也就更為重要。”朱俊生補充道。
謝遠濤也指出,中小險企關鍵是要從費率市場化過程中找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例如,通過保險科技的應用,降低保險滲漏和欺詐,控製成本,增加保費彈性,或者通過增值服務吸引高品質客戶進入等。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