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來人身險高品質發展大有可為——疫情之下壽險行業發展的思考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場全國總動員的疫情防控阻擊戰迅速打響。近期,新華網金融頻道特別策劃推出“經濟走勢看信心”系列報道,獨家採訪經濟及金融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展現社會各界控疫情、穩經濟的堅定信心,以及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光明前景。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的人身險行業也面臨衝擊。但風險與機遇相伴相生,作為經營人身風險的行業更是如此。在系統地梳理人身險公司短期在資産、負債等方面的風險以及長期機遇後,我們堅定地認為短期有“危”,長期有“機”,疫情之“危”不會打垮行業,只會加速行業高品質發展的轉型升級。
一、短期衝擊難免,總體影響可控。
(一)資産價格波動或影響年度投資收益
一是權益市場或將一定程度下跌,從而對人身險行業投資收益形成考驗。短期看,受疫情衝擊,權益市場波動較大。但如果把時間拉長看,則影響相對可控。
二是固定收益品種的違約和減值風險有所上升。疫情造成當前一些企業現金流面臨困難,從而發生債務延遲償還甚至違約的情況。總體來看,資産面臨信用風險,但相對可控:一方面,過去一兩年信用風險利差一直較高,人身險公司在資産配置方面普遍有所考慮,持有品種評級較高;另一方面,人身險公司債券持倉在行業集中度上一般有所考慮,不會過度集中單一行業。
三是利率下行使得再投資壓力加大。目前,國內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2.8%左右,已與人身險公司定價水準基本持平,如進一步下調,人身險公司面臨一定再投資壓力。近年來,各人身險公司普遍都對低利率環境有所預期並通過多樣化投資策略為低利率做了多手準備,本次疫情只是改變了利率下行速度,不會形成長期影響。
(二)負債端“隔離”與“賠付”同頻影響
一是疫情“隔離”下的“開門紅”不紅,保費規模增長受到較大衝擊。一季度尤其是春節期間一直是人身險最重要的展業季,正常情況下保費收入可以佔到全年保費收入的40%。本次疫情發生與開門紅的時間段高度重疊,無論銀保還是個險客戶流量損失巨大。這部分損失主要是長期儲蓄型年金産品,復工後存在短期快速恢復部分産能的可能。
二是“增員提質”受阻,價值型産品新單增長延遲。一方面,疫情期間行銷員激勵、業務監督及教育培訓等方面管理受影響,展業隊伍素質和展業品質較難提升;另一方面,人員線下活動範圍受限,代理人增員難度進一步加大。高價值保障型産品的形態相對複雜,銷售難度相對較高,主要依仗個險銷售團隊拓展。疫情對個險渠道發展的衝擊,將直接造成價值型産品新單增長下滑,從而對公司內含價值增長形成挑戰。
三是賠付支出因疫情上升,盈利存在一定影響。傳染病一直是人身險中重要的一類巨災風險,由於其可以造成短期特定區域大面積發病,從而使賠付快速上升偏離大數法則,風險難以對衝。從本次疫情看,人身險公司賠付的責任主要是疾病導致的死亡以及部分醫療費用。由於疫情所觸及診療費用大部分由國家政策兜底,治療時間9-10天左右,預計保險公司件均賠付在1萬元左右。綜合來看,當前行業總體的賠付壓力相對較小,同時發病率控制措施逐步顯現,未來趨勢同樣可控。此外,部分公司開始對已有客戶贈送額外的新冠肺炎責任保障,這一舉措雖然會加大風險敞口,但這部分新增風險一般都會做再保險安排並在境內外再保險公司中分攤,不會形成系統性風險。
二、供需基礎仍然堅固,長期發展前景可期。
(一)促進全民風險教育進一步激發保障需求
一是疫情映射了人身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人身險公司用捐贈産品等方式展現了保險的價值。
(二)推動人身險交易習慣的變革和供給側創新
近年來,雖然網際網路保險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總體看,大額、期交人身險靠代理人拜訪銷售的模式未有改變和突破,線上線下的融合進度尚需加快。當前,隔離管控等措施倒逼人身險公司嘗試線上渠道推廣、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多種模式銷售展業。
(三)加速保險技術端轉型升級
一是推動企業內部統一科技化轉型的思想認知。疫情使得線上建設較強的公司依託雲平臺、視頻會議等基本可以保障遠端辦公,而資訊化水準較低的公司則面臨很大壓力。
二是推動保險科技技術應用推廣。近年來,人工智慧演算法、雲技術、區塊鏈等與保險場景融合已經有了一批可落地的項目,但多數難以應用於核心業務處理環節。而疫情促使一批新技術和新模式走向舞台中央,如線上培訓、線上會議、智慧核保和理賠和基於AI演算法的智慧行銷等。
(四)大健康戰略因認可面臨政策機遇期
疫情短期帶來了巨大的新生醫療需求,一批人身險公司開發的大健康産品和服務,有力地支援了疫情防控。據不完全統計,平安好醫生、農銀人壽、恒安攜手的妙手醫生都向民眾開放了抗疫義診,免費提供新型肺炎諮詢、疫情防護指導服務。相信疫情過後,網際網路醫療相關企業將迎來發展契機,此外,遠端醫療、人工智慧、醫療大數據技術的革新也將不斷助力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的發展,而在這些領域預先佈局的保險企業將進入收穫期。
三、痛定思痛找短板,高品質發展大有可為。
疫情給社會方方面面帶來了衝擊,就人身險密切相關領域而言,建議從社會、行業和公司三個層面深刻總結並進一步提升:
(一)發揮商業保險在社會治理中的風險管理作用
本次疫情患者的治療費用主要來自於國家、地方財政以及社保,人身保險行業實際負擔較少,商業保險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世界範圍內保險業對減輕巨災風險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建議從三個層面強化商業保險在社會治理中的風險管理作用:一是強化商保與社保的融合。二是強化再保險風險轉移機制的建立。三是鼓勵再保險領域金融創新,創新巨災風險證券化等手段,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募集相關資本,提升風險抵禦能力。
(二)強化人身險行業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本次疫情中,保險行業作用發揮有限也折射出了現有保險産品責任的局限性,更説明瞭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更深層次來説,保險責任種類集中,覆蓋面不足的根源是行業基礎數據的缺乏。建議:一是推動行業內基礎數據共用,規範化行業數據標準,沉睡數據的整理和清洗。二是積極打通商保和社保的共用。推動數據挖掘技術與數據的融合造福於民。三是利用商業保險的活力,夯實大健康領域的數據標準。嘗試推動醫療數據統一和整合,深刻研究疾病發生率,疾病譜演變以及趨勢。
(三)深化人身險和大健康産業融合滿足社會多樣化健康需求
本次疫情顯示了現有公共醫療資源的不足以及加強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的迫切。眾所週知,醫生的培養需要一個較長的教育、實踐培養週期,醫院、醫療網路的建設和培育更是一個投資巨大、回收期較為漫長的週期。因此,建議進一步鼓勵人身險公司加快發展民營醫院,積極引入新型醫療、藥品,解決短期大健康産業供給不足而建設資金來源壓力大的問題,強化醫療設施基礎建設,平時可以服務多樣化的醫療需求;在緊急時段,可以徵用民營建立的診療、藥品配送系統。(中再壽險業務管理部 金笑權 李非)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