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鄭秉文:個人養老保險稅收政策會很快出臺

  • 發佈時間:2016-04-25 01:22: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倪銘婭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日前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與實踐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作為我國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目前正在進行中,今年底應該會有一些實質性進展;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由於其制度設計標準、嚴謹,十年來總體運作良好;第三支柱的個人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剛剛起步,目前基本是空白,有關部門正積極協調和建立這一制度。

  他認為,發展第三支柱、發展賬戶養老金是完善、繁榮和規範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步驟。從發達國家經驗看,由於稅收政策是促進第三支柱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要利用稅收杠桿撬動第三支柱。預計我國個人養老保險稅收政策會很快出臺。

  加快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鄭秉文表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進入市場已有十年左右,目前該制度總體運作良好,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下一步需要對這項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

  談到具體改革措施,鄭秉文認為,一要降低企業年金制度門檻,取消參加社保、建立工會和必須盈利三個條件,同時將自動加入制度變為全體參與;二要改變全體參與人一個收益率的做法,開放職工個人投資選擇權;三要改變企業統一投資模式,建立“合格默認投資工具”(QDIA)制度;四是引入生命週期基金到第二支柱中來,在引入生命週期基金後,應提高股票投資比例上限;五是降低稅收門檻,再適當擴大EET型繳費比例,建立TEE型的個人賬戶;六是調整稅收政策,對目前103號文件遺留的稅收政策儘快完善起來。

  除上述改革需要進一步推動和完善外,鄭秉文表示,市場結構方面有一些改革的必要:一是鼓勵建立專業的養老金管理公司;二是降低集合計劃的門檻,鼓勵中小微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三是降低建立年金諮詢公司的門檻,鼓勵建立年金諮詢公司為中小企業服務;四是加強企業年金宣傳,徹底改變年金富人俱樂部印象。

  儘快出臺稅收政策

  談到第三支柱的個人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鄭秉文表示,我國第三支柱養老金剛剛起步,目前還是空白,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協調和建立這一制度。這是大力發展多層次養老金的重要契機。制度設計得好,第三支柱就容易普及開來;設計得不好,連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參與人數都不能超過,就容易成為“雞肋”。企業年金髮展十幾年來,覆蓋人數為2300萬人,還不到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十分之一。

  鄭秉文認為,第三支柱之所以薄弱,關鍵在於缺乏稅收政策。從發達國家經驗看,稅收政策是促進第三支柱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要利用稅收杠桿撬動第三支柱。加大稅收杠桿的作用,一是要利用稅收調控三個支柱的繳費比例,降低第一支柱的繳費比例,為第三支柱讓出一定空間。在建立資本利得稅時要考慮到協調發展第三支柱,使之成為合理的“避稅港灣”,包括建立前端徵稅模式賬戶,為社會多提供一個選擇,儘量讓銀行存款變成養老金賬戶的長期投資基金。在起步時儘量提高稅優比例,為那些經濟條件稍好、願意多投資的家庭創造投資條件。

  此外,鄭秉文表示,制度設計要瞻前顧後,要有長期打算,要吸收國外經驗,避免有些國家的教訓,使第三支柱制度設計儘量減少反覆,一起步就走上正路。否則,稅優政策力度再大,如果制度設計存在重要缺陷是發展不起來的。如果走上邪路,像歐洲一些國家那樣,制度是有路徑依賴、有慣性的,掉頭有巨大成本。具體來説,既要盡力避免使之成為“團險第二”,又要絕對避免成為“企業年金第二”,要真正使它成為獨立的第三支柱。

  他表示,第三支柱是國民財富調節的重要杠桿,通過養老金改善國家財富結構是一個重要方面。養老金個人賬戶發展對資本市場、股市結構的改革將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賬戶養老金對股市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擴大機構投資者、擴大長期投資資金方面,其作用不可替代。

  鄭秉文説,資本市場需要養老金,同時養老金也需要資本市場。作為30年的一筆長期投資資金,沒有資本市場,養老金的未來不可想像。養老金和資本市場,是一種誰也離不開誰的互動關係。發展第三支柱,發展賬戶養老金是完善、繁榮和規範發展資本市場的重要步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