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3次提價後退出競購喜達屋 安邦:是認真的

  • 發佈時間:2016-04-18 09:50:34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穎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接連3次提價後,安邦保險集團突然宣佈退出競購喜達屋。這讓市場對其收購要約的誠意表示懷疑。有分析人士認為,安邦保險集團有抬高交易價格之嫌;也有消息稱,終止競購是迫於監管壓力。安邦保險集團始終沒有給予正面回答。不過,競購喜達屋失敗顯然不會阻止這家保險業“新貴”海外並購的步伐。

  並購市場從不缺少故事。講故事的人和聽故事的人各取所需,資本是最好的編劇。

  在安邦保險集團終止收購要約7天后,4月8日,萬豪國際集團和喜達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國際集團宣佈:在兩家公司分別舉行的特別股東大會上,股東們已投票同意萬豪收購喜達屋的提案,由此創建全世界最大的酒店公司。

  另據了解,本次交易完成時,喜達屋股東所持的每股喜達屋普通股將獲得0.8股萬豪普通股,外加21.00美元的現金。

  目前,此次交易已經在美國、加拿大和其他多個司法管轄區通過了合併前的反壟斷審查,交易按計劃將於2016年年中完成。按計劃,喜達屋的分時度假業務將在2016年4月30日左右剝離。雙方還需在歐盟和中國等其他國家與地區取得相關監管批復,並滿足其他慣常的交割條件。

  就在退出競購喜達屋後不久,4月14日,黑石集團房地産業務全球主管Jon Gray透露,安邦保險集團並沒有停止收購海外酒店的腳步,有望以65億美元從黑石手中收購另一家美國酒店公司。

  安邦扮演“程咬金”

  喜達屋的競購戰始於2015年11月。國際酒店管理“翹楚”——萬豪國際集團在其官方微信號“萬豪禮賞”中發佈消息稱,萬豪集團以122億美元(約合777.14億元人民幣)收購了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收購完成後萬豪國際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

  其實,喜達屋與萬豪國際此前的收購標的並不相符合。2015年5月,萬豪國際酒店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rne Sorenson曾公開表示:“相較于萬豪在最近幾年內收購的AC酒店、蓋洛德酒店、Protea酒店和德爾塔酒店等,喜達屋並不符合萬豪一貫的收購期望。”

  但是,隨著全球酒店業業績下滑和競爭對手的壓力,萬豪國際還是選擇了通過收購喜達屋來擴充實力。

  當所有人都以為這筆交易已經板上釘釘,只等雙方董事會點頭通過,安邦保險集團“橫空出世”。2016年3月19日,安邦保險集團領銜美國私募股權基金J.C. Flowers &Co和春華資本宣佈,計劃以每股78美元,總價值132億美元現金收購喜達屋,成為“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在保險業內,安邦保險集團以“買買買”的節奏迅速崛起。競購喜達屋並非安邦保險集團第一次海外出手。2015年,安邦保險集團先後收購了南韓東洋人壽保險株式會社和荷蘭REAAL N.V.保險公司,擴充了保險業務版圖;之後,便將觸角涉及更廣闊的泛金融領域。

  2015年10月,安邦保險集團完成了對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的收購,並重新起用10年前的舊名Nagelmackers銀行,並且啟動戰略轉型,不再做綜合銀行,而是重新專注于該行的傳統核心業務——個人銀行和私人銀行業務。

  當然,喜達屋也不是安邦保險集團出手的第一家酒店集團。看似酒店業門外漢,安邦保險集團旗下其實已經有數家明星級酒店業公司。此前,安邦保險集團已經完成了對華爾道夫酒店和美國奢侈酒店管理公司Strategic的收購。

  資料顯示,華爾道夫和Strategic都是安邦保險集團從黑石集團接手。此次競購喜達屋,安邦保險集團同樣雇傭了華爾街“交易大王”——Paul Taubman(保爾·陶布曼)領銜的投行PJT Partners作為交易顧問,此前,PJT已和黑石旗下的顧問業務部門合併後成功上市。

  “如果説華爾道夫是酒店中的奢侈品,那麼喜達屋和希爾頓旗下的多層次酒店品牌,則滿足了不同種類的旅行住宿需求。”安邦保險集團此前在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新聞資料中強調,“我們看中國際酒店品牌的原因之一在於,其旗下往往有各種層次的酒店。比如,喜達屋集團旗下擁有9個國際知名品牌。”

  三次提價盡顯誠意

  安邦保險集團的第一次報價就向喜達屋傳遞了交易的誠意。132億美元的現金交易讓喜達屋動搖了。

  面對由安邦保險集團來勢洶洶的收購邀約,萬豪國際怎麼會輕言放棄。很快,萬豪國際作出回應並宣佈,其與喜達屋簽訂了修正後的並購協議,萬豪國際將以相當於每股79.53美元,總價值13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喜達屋。

  一場正面較量在所難免。

  正當市場以為安邦將錯失喜達屋並感到惋惜之際,3月28日,喜達屋突然發聲,表示將接受聯合投資體每股82.75美元的最新報價。喜達屋董事會一致認為,這是較之萬豪的“更優方案”。當天,喜達屋股價上漲2%,收于每股83.75美元。

  不過,聯合投資體的報價是否太高?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吳小暉給出的答案是,並沒有。

  安邦保險集團在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郵件中稱:“從行業看,地産和酒店等固定資産都是資本青睞的對象。這些資産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快捷性等特點,可以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性價比相對較高。”

  全球知名商業地産服務公司世邦魏理仕首席調查員Spencer Levy認為,安邦保險集團提出的價格沒有泡沫成分,“美國商業地産、酒店都有很強的基本面,這一點可以從資本化率和近期一些交易中看出。此外,美國的基本面非常強,資本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持續週期較長。從這兩方面來看,就能明白安邦為什麼這樣報價”。

  “另外,從具體標的看,喜達屋是全球公認的優質資産。一方面,喜達屋是全球最知名的品牌酒店集團之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喜來登、威斯汀等10個著名品牌的1200多家酒店;另一方面,喜達屋經營狀況良好,盈利能力突出,發展前景良好,可以為股東帶來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收益。”安邦保險集團表示。

  在安邦保險集團看來,一旦聯合投資體對喜達屋的收購完成,將在全球範圍內對酒店和旅遊資源的深度整合,對雙方的品牌價值都有極大提升。事實上,除了安邦保險集團和萬豪國際,中投、海航和錦江都曾向喜達屋拋出“橄欖枝”。

  對此,萬豪國際集團董事長Bill Marriott在4月6日美國達拉斯舉行的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WTTC)“2016年度全球峰會”期間表示:“如果安邦沒有撤回對喜達屋的收購,而是加價到每股現金82.75美元,我們就會放棄對喜達屋的收購。”

  突然退出意欲何為

  故事並沒有就此結束。

  3月31日,喜達屋突然發佈公告稱,由安邦保險集團領銜的財團撤回對喜達屋的收購案,董事會仍一致支援與萬豪國際進行合併,合併後的公司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

  《國際金融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了安邦保險集團。對方給出的答覆是:這是高層的決定,具體怎麼回事並不清楚,無法跟媒體透露更多細節和具體原因。

  關於由安邦保險領銜的財團撤銷對喜達屋收購方案的真實原因,市場上眾説紛紜、真假難辨。

  外界對此次收購是否會觸碰保險資金海外投資監管紅線始終有所擔憂。根據《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保險機構境外投資餘額不超過上年末總資産的15%。

  安邦保險官網消息顯示,安邦保險總資産規模超過1.9萬億元。而在由安邦保險領銜的財團與喜達屋“分手”的消息傳出後,外媒有報道稱,“該財團未能證明其已經準備好約140億美元最新收購要約所需的資金。”

  “從財務模型來看,總價值141.5億美元現金的收購方案確實有些高。不過,如果拋出來了,就意味著這是經過測算、評估的收購方案,無法籌措足夠資金的可能性較小,但不排除籌措資金的過程存在不確定性因素。”市場分析人士指出。

  同時,還有猜測“因當地監管而終止”,但安邦保險採取的是財團形式收購,並且其中有美國弗勞爾斯投資公司,可以削減美國監管的障礙,順利通過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審查,此前亦未出現過意外,這一可能性也幾乎不存在。

  當然,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由安邦保險集團領銜的財團是否有為喜達屋“抬轎子”之嫌,因為萬豪國際第一次給予喜達屋的報價是低估的,它是惟一的買家,而後競爭對手出現,使得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不過,安邦保險集團在此前給《國際金融報》記者的郵件中多次表示,安邦保險集團收購喜達屋是認真的,其對海外高端酒店業務非常重視,而且當地法律對此非常嚴格。

  有意思的是,就在安邦保險集團宣佈退出收購喜達屋不久,安邦保險海外子公司與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SE)在南韓聯合宣佈,安聯集團已向安邦保險海外子公司出售南韓安聯人壽和南韓安聯資産管理公司,交易金額達到300多萬美元。

  緣何頻頻海外“掃貨”?穆迪全球保險與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Simon Harris表示,推動這一併購趨勢的主要原因在於資金成本較低、匯率因素、監管變化及部分公司資本過剩等。如現階段多國貸款利率處於很低的水準,這使得以債務融資支援並購的企業面臨較低的資金成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