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機構全牌照雛形浮出水面 中小險企謀求話語權

  • 發佈時間:2016-01-14 09:20:0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莉 周文靜  責任編輯:郭偉瑩

  伴隨金融牌照逐漸放開,來自券商、保險、期貨等機構“跨界”的衝動日益增加。南華期貨設立公募基金的申請上報並等待下一步審核,這被視為金融混業的重要動作。同時,中小險企陸續掀起軒然大波的舉牌事件,以謀求在市場中更多“話語權”,也令各方感受到混業時代群雄割據的緊張氣氛。

  業內人士認為,金融“混業”背後的資金鏈條也將日趨複雜化,不同機構之間的産品對接將更加密集,而由於目前融資成本的抬升和對高收益資産的追逐,各類資本跨界佈局的動作將會比政策走得更快。在大資管的市場環境下,配資、杠桿、結構化産品儼然成了資本市場的熱詞,資金在不同的機構之間流動,而這些機構分屬於幾個不同的系統,資金流動過程中容易脫媒而無法實現資金的穿透和監控。混業融資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及防火牆設置不足等問題引起了關注。超級混業時代來臨後,監管機構間的超級監管難題隨之將至。

  日前,證監會官網顯示,南華期貨全資持有的南華基金設立申請材料于1月5日被接收,該基金管理公司擬註冊地為上海。若審核通過,南華期貨有望成為首家取得公募基金牌照的期貨公司。期貨業內人士分析,期貨公司向公募基金領域延伸是一種創新嘗試,大型期貨公司希望向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機構發展,向券商看齊,這也反映了當下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方向。

  作為期貨機構進軍公募業的“吃螃蟹人”,一直以來,南華期貨並不掩飾其爭取金融全牌照的戰略意圖。過去一年,南華期貨在資管業務、風險管理等創新業務方面步伐加快,同時在海外業務方面不斷佈局。南華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借助業務拓展將期貨公司的資産管理業務未來能做大,如果僅做期貨業務,無疑會受到市場容量的制約。按照設想,未來還將繼續爭取更多金融牌照。

  除了期貨機構之外,險資在資本市場的動作則更為“兇猛”。過去一年,從險資舉牌潮到“寶萬股權之爭”,前海人壽、生命人壽、安邦保險等險資企業在二級市場的買股力度不斷放大,並頻頻觸及上市公司舉牌線,引來各方熱議。“近期,市場頻頻出現下跌行情,已出現險資因避險需要而集中拋售的情況,同時也有曾參與舉牌的險資出手護盤。這些買賣股票的行為如此牽動市場神經,實際上已經體現出保險公司在市場話語權的提升。”深圳某公募基金經理説。

  有機構人士認為,險資頻頻掃貨二級市場藍籌股的更大動力在於“改造自身”,借助資本平臺實現自身業務資源的整合,而這正是險企實現金融“跨界”的切入點。“金融資本正在從財務投資人身份轉變為積極的股東主義者,對上市公司控制的慾望逐步強烈,未來資金、資産、上市公司原股東可能會共用一個資本平臺,形成嶄新的三維控制平衡,跨界並購的案例也會越來越多。”國金證券投行並購部相關負責人判斷。

  2015年12月23日,高層召開會議繼續強調加大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優化金融結構,積極發展直接融資,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杠桿率。會議提及,加強資信評級機構和會計、律師事務所等仲介機構監管,研究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交叉持牌,穩步推進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在風險隔離基礎上申請證券業務牌照。其中,“鼓勵機構交叉持牌”則被業內普遍認為是混業經營加速的信號。

  實際上,除了中信集團、光大集團以及平安集團試點綜合金融控股集團之外,不少金融機構“全牌照”的戰略平臺雛形陸續浮出水面。資料顯示,目前上市銀行中,7家設立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9家設立基金公司,11家設立金融租賃公司,3家設立信託公司,3家設立金融消費公司,1家設立資産管理公司。而保險領域中,安邦、人壽等均在積極打造金控集團。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金融混業是大勢所趨,金融機構跨界運作資本的衝動非常強烈,資金佈局也在加速。在資産配置荒、資産品價格走低的背景下,曾經來自不同領域的金融正在打破界限,在資本市場中跑馬圈地,令並購重組市場的活躍度不斷提升。這也將意味著機構投資人隊伍也會逐漸從公私募機構、券商擴展到保險、銀行、期貨公司等各類機構,不排除未來國內資本市場將有一批運作數十家上市公司資産的金融寡頭出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