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王石指責險企入侵 萬能險資金錯配成“禍首”

  • 發佈時間:2015-12-23 09: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吉雪嬌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在險資有錢任性,頻頻舉牌的背後,萬能險成為機構配置風險資産的主要杠桿資金來源。但用避險資金去配置股票這種風險資産,這種“被動加杠桿”存在明顯的資産錯配風險。  

  一度被投資者稱為“理財神器”的萬能險再度被捲入輿論漩渦,而將其推至風口浪尖的,不僅僅是萬科股權爭奪戰中的“口誅筆伐”。

  在險資“有錢任性”,頻頻舉牌的背後,萬能險這種避險資金已成為機構配置風險資産的主要杠桿資金來源。市場分析人士對此憂心忡忡,認為“用‘避險資金’去配置股票這種‘風險資産’,這種‘被動加杠桿’存在明顯的資産錯配風險”。

  王石質疑險企舉牌資金

  在此番萬科股權之爭中,險企頻頻舉牌中出現的險種,近日因王石微網志轉發的一篇文章再度引起關注。這篇名為《萬科被野蠻入侵背後的真相,一場大規模洗錢的犯罪》的文章稱“保險公司成為了一個洗錢的重要通道,就是大量的黑錢通過定向買入萬能險或者投連險”。雖然這條微網志很快被刪除,但已迅速傳遍網路。

  雖然對於萬能險“洗錢説”,前海人壽回應認為完全合規。但由萬能險引發的風波卻並未就此平息。事實上,今年下半年以來,“有錢任性”已成為資本市場對於險資的標簽之一。包括安邦保險、前海人壽、陽光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國華人壽、上海人壽、君康人壽、百年人壽等至少8家保險機構均發佈公告宣佈被險資舉牌,且其中部分保險公司甚至連續舉牌多家上市公司。僅在12月,截止21日,13家被舉牌上市公司中,就有10家涉及險資。

  在其他金融機構頻頻曝出資金缺口的當下,保險業為何能夠獨善其身,甚至蒸蒸日上?萬能險被認為是“公開的秘密”。“在二級市場上頻繁舉牌的保險公司主要為民營保險公司,他們在權益資産配置上更為激進,通過權益投資驅動負債發展,以獲取更多利差收益以及業務規模。”國金證券分析師徐飛指出,其中,銷售萬能險正是其實現保費規模飛躍的重要渠道。

  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萬能險保費收入達到6000億元,佔總保費收入的29.6%。據徐飛統計,同期國壽、新華和太保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 (主要為萬能險)佔原保險保費收入 (主要為傳統和分紅險)比例僅為4.9%、2.3%、6.2%,而富德生命人壽、華夏人壽、前海人壽佔比 則 達 到 107.8%、 2938.6%、352.9%。

  “杠桿錯配”隱藏較大風險

  收益高、期限短、跨區域銷售……具備這些優點的萬能險往往頗受投資者喜愛,在目前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已經“破3”的情況下,萬能險的收益率一般都在5%—7%之間,優勢明顯。然而,這一“野蠻”生長的險種之所以有較高的收益,主要原因即在於其可以進入股市進行權益類資産的配置。

  雖然在萬能險的設置中,所繳保費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於保險保障,另一部分用於投資賬戶。但其保障功能並不完善,有的只保障身故,有的則同時保障身故和全殘。如果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賠付的保障金額基本上僅為萬能險賬戶價值的105%。與惹人側目的預期收益率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也令不少投資者將其當作純粹的短期理財進行配置。

  這也令網銷萬能險遭遇了又一次大規模“下架”風波。與去年9月,“網銷保險過分強調收益、忽略保障功能”的整改主因相比,“收益過高且不注意風險提示”、“長期保險卻當中短期理財産品賣”成為集體遭遇“閉關”的新原因。據了解,萬能險的期限多為5年,長的甚至到終身。網銷頁面上的所謂“1年 (或3個月、6個月)即可支取”,實際上是以退保的方式兌現收益,保險公司是變相縮短了投資期限。

  有險企網銷渠道負責人對此坦言,産品期限越短,風險越大,這對現金量管理能力的要求越高。且投資與保費收入期限錯配,到期兌付時會面臨較大壓力。而負債端成本不斷提高下,險企也不得不在投資端進行更為積極的配置,這也成為其在資本市場頻頻舉牌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廣發證券分析師看來,對老百姓來説,在各類資産收益率普遍下降的環境下,既能保本保息還能帶來“上不封頂”投資收益的“萬能險”是一種遠好于儲蓄和理財産品的“最優避險資産”。但現在“避險資金”成了機構配置“風險資産”的主要杠桿資金來源,這屬於一種“被動加杠桿”,有較大的“資産錯配”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