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險資急尋“資産荒”解藥 投資天平或向權益傾斜

  • 發佈時間:2015-11-24 07:01: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低利率趨勢下,資管市場“資産配置荒”的憂慮漸抬頭。這同時也困擾著坐擁萬億可投資資産的保險行業。面對源源不斷流入的保費收入,以及持續增加的到期再投資資産,如何為這些龐大的資金找到一個合適的投資出口?保險機構的投資“掌門人”正急尋良方。

  “新常態”對保險資産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國內固定收益類資産收益率全面下降的大環境下,保險機構的內部預判是:未來保險資金的投資天平將逐步向權益資産傾斜,與此同時投資視角也會向境外市場進一步延伸。

  迫使險資提升權益投資水準

  資産負債匹配管理,乃保險企業尤其是壽險公司的安身立命之本。眼下,最讓他們頭痛的不是保費從哪兒來,而是收進來的保費要投向哪。持續流入的保費收入,加上到期要再投資的這部分資金,保險公司尤其是負債端壓力更大的保險巨頭們,他們的資産配置壓力不言而喻。

  中國經濟正面臨“三期疊加”的挑戰,且全球經濟也正進入週期性和結構性的雙重調整時期,或將呈現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三低”態勢,這無疑加大了投資難度。“尤其是低利率環境下,大量的保險資金可能會面臨找不到較好投資去處的情況。”一家大型保險機構內部人士感慨道。

  作為長期資金屬性的保險資金,素來偏愛固定收益類資産,從收益率和期限久期來看,也是與保險公司負債端産品相匹配的。比如,絕大部分壽險公司會把較高的配置比重集中在各類債券和債權計劃上。

  然而,低利率環境下,固定收益産品收益率全面降低,相比過去,優質資産項目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資産供給小于資金需求,保險機構將面臨與其他資管機構一起競逐優質資産項目的局面。一家保險公司投資部人士直言,債權計劃等另類投資也變得越發難做,競爭加劇、融資主體信用下降等問題開始隱現。

  在此背景下,未來保險機構權益投資水準提升是大勢所趨。最近,不少保險公司內部都在討論同一個話題:面對當下複雜的投資形勢,保險機構在大類資産配置結構上存在調整的空間。首先會迫使保險機構加強提升權益投資水準,這意味著未來保險資金的投資天平將有望逐步向權益資産傾斜,但會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

  而在當前缺乏趨勢性機會的市況下,受訪的多位保險機構投資部人士表示,更看好資源、醫藥生物、大健康、體育産業等細分領域,尤其是處行業領導地位、凈資産收益率穩定、高股息率的品種。

  啟境外資産管理時�

  這只是保險資金尋求破解“資産荒”良方的一種途徑。在國內利差逐步收窄的預期下,保險機構同時也在通過境外投資這一方式,開啟多幣種、多元化的資産管理模式。

  近期,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的規模正在持續增加。尤其是美國經濟在全球一枝獨秀、全球貨幣都在對美元貶值的大趨勢下,中國平安、安邦保險都分別通過投資地産、收購保險公司的方式,相繼進軍美國市場。

  而據本報記者了解,除這兩家保險公司之外,其他大中型保險公司也都在考慮加大在美國等歐美市場的投資力度,或是收購海外相關資産管理公司等。從整個海外投資標的選擇來看,保險機構基本上圍繞發達國家的不動産和權益這兩類資産,直接或間接地投資于租金回報率高於境內負債成本的高收益不動産,以及成長性好、紅利回報高的優質股權。

  業內人士建議稱,在投資順序上,保險機構可優先考慮不動産,其次才是權益資産。“在我國保險機構海外投資能力普遍不強的情況下,由於不動産的收益風險特徵較為明顯,更易於把握,可作為優先考慮的投資標的。而投資海外權益類資産,對投資能力的要求則要高得多,不僅需要對投資標的的資産狀況、客戶、盈利情況以及目標市場進行全面評估,同時還要把握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吃透法律稅收、交易規則等。至於海外並購,還需要具有國際運營經驗的高級管理人才,否則會面臨並購後的整合與經營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