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三支柱"養老金新政頻出 養老金市場化管理正當時

  • 發佈時間:2015-08-12 00:31:1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慧  責任編輯:郭偉瑩

  隨著中國老齡化步伐的加快,現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的保值增值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第二、三支柱面臨著“第一支柱”獨大的現實局面。為支援養老保障三支柱均衡發展,使得“養老”責任在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得到更加均衡合理的分擔,國家針對養老金“三支柱”的頂層設計日臻完善,市場化運作成為大勢所趨。

  “三支柱”養老金新政頻出

  2015年4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職業年金推出進入了實質性的階段,明確由有資格的投資機構進行市場化投資運營。隨著職業年金的啟動,企業年金市場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6月29日,人社部、財政部聯合發佈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隨著徵求意見稿的結束,預計將有不超過兩萬億基本養老金進入市場化運作。《管理辦法》明確了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採取信託管理模式,確定了投資管理機構和託管機構遴選標準,主要是具有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經驗或者託管經驗的專業機構。

  伴隨家庭財富的快速積累,個人客戶將需要品種更多樣、形式更靈活的養老保障産品,新的《養老保障業務管理辦法》即將正式頒布,對開展團體和個人養老保障業務管理服務做出明確規定。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也即將落地,這些政策推出為養老保障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中國版的IRA(個人退休賬戶)正在快速積累形成。

  市場化管理初現示範效應

  社保基金作為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資金的戰略儲備,自2000年8月成立以來的年均投資收益率8.38%,累計投資收益額5611.95億元。2012年,經國務院批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與廣東省政府簽訂合約,受託投資管理廣東省部分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資金1000億元。自受託投資以來至2014年年末,廣東省委託資金累計投資收益約177億元,較好地實現了保值增值目標。2015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山東省確定將1000億元職工養老保險結余基金委託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投資運作,分批劃轉,目前第一批100億元已劃轉到位。廣東省委託全國社保基金進行的審慎投資取得了可觀的投資收益,對於山東等省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探索未來更多地區盤活這部分資金,具有一定的示範作用。

  過去幾年,企業年金作為市場化投資管理的代表,發展情況良好,取得了較好的投資回報,實現了資産保值增值的目標。企業年金作為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早開啟市場化進程的行業,從2005年開始實施企業年金市場規範化、市場化發展,十年之間覆蓋範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截至2014年底,建立年金計劃的企業達73261家,參加職工達2292.8萬人,基金積累達到7689.0億元。無論是近期還是中長期來看,企業年金都取得不錯的投資業績。2014年,受到股票市場的牛市行情帶動,投資運營的平均收益率為9.3%,比保險資金高了3個百分點,大幅高於通脹水準和業績基準。從2007年以來,組合最高的投資收益率達到24.4%,年均回報率達到了8.53%,僅低於投資範圍更廣的全國社保基金(10.29%),顯著高於保險資金(5.64%)和通貨膨脹水準(3.24%),實現了企業年金資産的保值增值。

  綜上所述,具有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資格的16家基金公司和2家證券公司,具有企業年金投資管理資格20家資産管理機構,已在養老金市場化管理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能夠較為合理配置基金資産,實現養老金的“長期、穩健”發展。

  創造有利條件

  加強養老金管理髮展的頂層設計。一是以立法的形式合理界定三支柱的定位。現有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過高,擠壓了第二、第三支柱的發展空間,應適當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重,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讓更多的處在成長期的中小企業加入進來,亦可先行鼓勵中小企業降低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建立多樣化的企業年金計劃。二是進一步細化完善企業年金個稅遞延政策,擴大個人繳費享受稅優的比例或者額度,鼓勵和引導職工個人繳費。三是適時推進三支柱個人賬戶的統一管理,建立個人養老金的統一賬戶,提高賬戶的便攜性,促進勞動力市場的流動。四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鼓勵個人積極參加個人養老金管理計劃,推動個人養老保障業務發展。

  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市場化運營。日前,山東省已將首批100億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結余基金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成為繼廣東省之後第二個成功實現養老保險基金委託運營的省份。未來應該堅持市場化原則,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更多交給商業機構進行專業化運營,上述專業機構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已經具備較為充分的管理基礎,可以考慮優先選擇專業養老金管理機構先行參與。

  切實提升服務水準

  形成較強的資産配置能力。養老金管理機構需要以資産配置為中心,主要是根據投資目標、風險政策、法規約束、資産收益和風險特徵等制定戰略資産配置以及再平衡規則,控制基金的總體風險;在戰略資産配置的框架內根據經濟和市場的變化趨勢進行戰術資産配置或者動態資産配置,爭取獲取超額收益。

  增加多元化養老金産品供給。加強生命週期産品開發,做好指數型産品、保本保收益類産品、全球配置型産品以及多資産配置産品的準備,應對個人選擇權放開帶來的挑戰。專業養老金管理機構利用各自的比較優勢,各自佔領目標市場,提供不同的養老産品與服務。

  對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有的養老金管理機構大多有著得天獨厚的集團化發展優勢,各家公司紛紛加快在養老健康産業鏈的佈局。圍繞“大養老、大健康”概念,養老金管理機構均積極整合集團內優勢資源,將保險規劃、企業年金管理與養老實體服務緊密銜接起來,實現金融産品、建築産品、服務産品的內生融合,搭建“金融+實體”、“保險+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