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社保擴面空間縮小 養老金繳費人數佔比持續下降

  • 發佈時間:2015-07-01 07:39: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李唐寧  責任編輯:郭偉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6月30日通報了《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以下簡稱《報告》)有關情況。數據顯示,在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社會保險的擴面空間在日益縮小,與此同時,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準持續剛性增長,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比較大,養老和醫療保險費率降低條件仍不充分。

  挑戰 支出壓力增大致費率難降

  《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底,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34124萬人,比上年底增加1906萬人,增長5.9%;比2009年底增加10574萬人,年平均增長7.7%。基金收支方面,2014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25310億元,比上年增加2630億元,增長11.6%;比2009年增加13819億元,年平均增長17.1%。基金總支出21755億元,比上年增加3285億元,增長17.8%;比2009年增加12861億元,年平均增長19.6%。累計結余31800億元,比2009年增加19274億元,年平均增長20.5%。

  儘管累積結余仍在增加,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收入增長速度減緩趨勢越來越明顯。從養老金徵繳收入的增幅看,幾乎呈現斷崖式下跌態勢。《經濟參考報(微網志)》記者初步統計,2008年至2013年的數據分別為23.4%、18.9%、16.5%、25.6%、18.0%、13.2%,而在2014年,這一數據降至個位數,僅為9.7%。據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楊俊預測,如果維持現有的養老保險繳費率水準和養老金的替代率水準,那麼2025年之後社會統籌養老保險基金將陷入虧損狀態,其發展的可持續性將受到極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社保各項費率仍整體偏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適時適當地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而費率的調低必然會對基金的可持續性造成影響。

  對此,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為適時、適當地降低社會保險費率,人社部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採取多種措施,有序地推進。

  “降低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費率,相對要複雜一些。現在社會保險的總費率是偏高的,但是另一方面,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壓力也是比較大的。”李忠説,在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社會保險的擴面空間在日益縮小,而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的水準持續剛性增長,近年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收入的增幅低於支出的增幅,收支平衡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李忠認為,從養老保險來看,近期要不斷加大擴面徵繳力度,夯實繳費基數,提高參保的繳費能力。從長遠看,要綜合採取各種措施,打組合拳。比如實施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實行漸進式的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加強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等方面。

  流失 繳費人數比例持續下降

  除了社會保險費率降低趨勢,實際繳費人數比例的下降、中斷繳費人數的增加也在影響基金的支付能力。《報告》顯示,企業繳費人員佔參保職工的比例近六年來持續下降,2014年這一數值降至81.2%,比2013年下降了2.8個百分點,比2009年的87.7%下降了6.5個百分點。

  對於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報告》解釋稱,一是困難群體中中斷繳費比較多,主要是部分個體、靈活就業人員。二是部分人員對養老金計發“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等政策不夠了解,繳費年限累積滿15年就不願再繼續繳費。

  事實上,受經濟形勢下行的影響,部分企業和行業受到了一些衝擊。有的企業用工量在減少,小部分的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工人工資增幅較小,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增長不快,社會平均工資增幅較大,造成了部分人員繳費困難,由此中斷了繳費。另外,企業用工人員的波動性比較大,有的企業職工離開了原企業以後,到了新的崗位上,沒有及時地接續社會保險關係,造成了部分職工中斷養老保險繳費的情況。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人社部社保中心主任唐霽松表示,未來要進一步積極研究如何完善養老保險的相關政策,包括研究完善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的政策,吸引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和個人參加或者接續養老保險關係。完善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發辦法和待遇調整的辦法,激勵更多的人長期繳費、多繳費。

  此外,為了避免更多的中斷,人社部還要加大對繳費困難的人員的扶持力度,比如落實社保補貼政策。同時要加強社保的稽核與執法的檢查力度,按照社會保險法對各類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強制性要求,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保證參保人員流動到私營企業、小微企業、服務業的時候,能夠及時接續好自己的養老保險關係。與此同時,要加強對社保繳費的宣傳,不斷提高企業和職工的參保意識。

  盤活 展開投資運營促基金增值

  為了增強基金支付的可持續性,制度改革已經刻不容緩,而路徑之一是多元化的基金補充機制,如進行實際的投資運營。為此,人社部與財政部近日發佈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李忠説,截至2014年底,養老保險基金的結余達到3.5萬億元。但隨著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特別是我國人口老齡化高峰的日益臨近,基本養老金支付壓力持續加大。

  “按照現行政策,基金投資範圍是嚴格限定於銀行存款和買國債,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確實存在投資渠道偏窄、基金貶值縮水的問題。”李忠説。

  根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投資標的主要包括了三大類産品,一類是銀行存款類産品,一類是債券類産品,一類是股票、基金類産品。對各類産品的投資比例都有嚴格的限制,總體而言風險低的比例較高,風險高的比例較低,股票基金類比例上限為30%。

  李忠認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對股市會産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是平緩和循序漸進的。在實際運營中,進入股市的基金規模和時點不是由政府來直接操作的,而是由授權受託的市場機構來具體運作,而且也不可能很快達到投資比例的上限。

  投資運營必然帶來一定的風險,“養老錢”的安全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對此,李忠解釋,投資管理辦法對嚴格控制風險做了多方面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規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