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部分母嬰保險已停售 保障條款無法打動準媽媽

  • 發佈時間:2015-06-04 09:27:13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近期,中山新出臺的職工生育保險辦法,新增了關於參保女職工可獲生育津貼的相關規定,這意味著生育女性可獲得更優厚的福利待遇。不過,政策性的生育保險只覆蓋産前檢查和分娩費用,如果因為懷孕或分娩引發疾病,社保只能提供有限的保障。

  那麼準媽媽們有沒有想過投保商業險來未雨綢繆,為孕期和新生的寶寶保駕護航?記者隨機詢問了10位準媽媽,只有1人聽説過“母嬰保險”,而且認為這類保險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用處。

  “我需要的保障都沒有”

  去年的“結婚潮”導致了今年的“生育潮”,不少85後、90後年輕女性紛紛步入準媽媽的行列。在市人民醫院産檢的準媽媽梁小姐説,高中同班的女同學就有五六個準備在下半年生寶寶,全部都是去年剛結婚的,還建了個微信群交流心得。將為人母,準媽媽們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從知道懷孕開始就各種擔心,怕自己會得高血壓、糖尿病,也怕寶寶出現各種狀況。”梁小姐説。

  事實上,目前市面上的母嬰保險主要保障範圍就主要是妊娠疾病和新生兒先天畸形。如泰康人壽推出的母嬰疾病保險,除了有分娩身故保障外,保障範圍還包含了準媽媽羊水栓塞、胎盤早期剝離等5種孕期高發疾病,以及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等8種新生兒病症;而陽光人壽的母嬰安康保險則在疾病和身故以外還涵蓋了流産賠付。

  不過,之前就有了解過母嬰保險的準媽媽梅子認為,這些保障並不符合她的需求。“有人給我介紹過,但我沒有動心。因為我更關注的是寶寶早産、難産之後産生的醫療費用,但很少有保險包括這些。”她告訴記者,一個朋友的雙胞胎在7個多月時早産,每日在兒科ICU的治療和護理費用就要好幾萬元,即使家庭條件還可以,但短時間內也感覺很吃力。“而且一旦患了嚴重的妊娠疾病、查出寶寶有先天畸形,醫生都會建議終止妊娠,這種母嬰保險的意義就不大了。”她説。

  部分女性保險也有孕期保障

  記者查閱了多家保險公司的産品目錄發現,幾年前還“遍地開花”的母嬰保險如今已經比較少見,部分産品保險公司還明確表示“已停售”,也反映了市場對這類保險興趣不大。

  在售的母嬰保險價格都在千元以下,採取一次性繳費的投保方式,保險期最長為1年,投保年齡最高不超過45周歲,年紀越大保費可能越高;這類保險一般都要在被保險人懷孕28周前投保,個別産品還設有等待期,需要確認被保險人沒有患病才可以投保。賠付方面,母親妊娠或分娩身故能獲得3萬元到5萬元的保險金,母親妊娠疾病或新生兒先天性畸形也可獲3萬元到5萬元賠付,新生兒身故和流産責任保險金則為3000元到5000元。

  一方面母嬰保險遭到“冷遇”,另一方面由於妊娠期風險較大,一般壽險和意外險又將女性懷孕引起的各種事故和疾病列為免除責任。準媽媽是否還有辦法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寶寶?保險專家介紹,雖然具備新生兒早産、難産保障的産品很少,但成人的健康險、醫療險具備住院保障,如果分娩後生病住院,在符合理賠條件的基礎上母親部分的醫療費用還是可以獲得賠付。

  因此,他建議女性最好在懷孕前就為自己購買一份健康保險,而不少保險公司推出的女性保險中也包括了孕期的保障。例如中國人壽的“關愛生命女性疾病保險”,保障範圍雖以女性特定癌症、常見手術為主,但也具備妊娠期和新生兒的保障功能。被保險人如在孕期患相關疾病,可按條款規定的比例獲得一定賠付,新生兒作為“附帶保險人”,如確診患先天性疾病也可以獲得相應的保險金賠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