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競逐深圳養老蛋糕 呼籲政策釋放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5-22 01:43:21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中國人壽近期與深圳福田在健康養老領域達成合作,同時,多家保險公司也在聚焦深圳尋找養老産業的佈局機會,並意欲在房地産企業“奪地深圳”的同時分一杯羹。與此同時,有限的地塊使得保險公司競爭正呈現加劇趨勢,投資結構和産品設計等方面的改良空間已經顯現。分析人士認為,保險公司投資養老地産還處於探索階段,其資金運用能力、産品設計和風控等能力都面臨考驗,養老社區的運營仍有待政策鬆綁釋放更大的作為空間。
險企錨定深圳養老服務
保險公司在養老産業方面正在攻城略地,而深圳成為棋局中重要的棋子。近日,中國人壽與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在健康養老領域方面達成合作,雙方將探索養護型保險研究,嘗試解決養老護理支付問題。實現前者在江蘇蘇州陽澄湖、天津空港、北京、海南三亞等地的健康養老項目後的最新佈局。
在深圳發力的保險公司非此一家,近年來,中國太平、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紛紛在深圳拿地,蓄力養老社區項目投資,意欲在房地産企業“奪地深圳”的同時“分羹”,而保險公司偏愛地産股並紛紛舉牌,更使外界持續關注保險資金在房地産領域的投資意圖。
在養老社區建設的規劃中,投資密集區的輪廓正在逐漸清晰。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廣東省相關人士處獲悉,目前多家保險公司都在醞釀在深圳及更大的珠三角範圍內介入房地産項目投資,作為養老社區項目的土地儲備,幾年內這方面將成為重要的資金對接項目類別。隨著幾十萬“老深圳人”接近或步入老年階段,其養老需求將逐漸為市場釋放空間。
此前,深圳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萬科、中國人壽、中信、招商、金地等大型企業已進入深圳的養老産業。政府在持續完善全市公共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的同時,還將與有關部門溝通,爭取從財政、金融、用地、稅費等多個方面,加快推進養老服務各項扶持優惠政策的落地實施,制定實施養老服務産業發展專項行動計劃。
競爭加劇
與此同時,在深圳的養老社區項目可能將面臨競爭加劇的格局。泰康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儘管深圳市政府初步規劃200處地塊用於養老地産建設,但面積仍然有限。相比之下,調研和挖掘市場需求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某大型保險公司負責人表示,保險公司“搶食”養老地産已成為公開的秘密,特別是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拿地的難度相對較大,研判拿地後對自身業務發展的作用,是規劃未來介入養老産業戰略的重要參考。據粗略統計,目前各保險公司計劃投資養老地産的金額已達數千億元,但參與養老地産投資的市場主體水準參差不齊,除了保險公司外,還有建築、護理等行業的機構有意試水。
前述負責人表示,做好養老地産的關鍵不在於單純的房屋建築和保單銷售,而是需要進一步整合優化醫療、護理、教育、社區管理等各類資源,這樣下來需要承受較長的投資週期,謹慎研判收益回報的年限。儘管保險公司對養老地産的計劃投資額數額巨大,但實際投資額還僅僅是個零頭,在投資結構和産品設計等方面都有改良的空間。
一方面,已有保險公司在直接拍地之外嘗試更多的提升“對地影響力”的做法,舉牌房地産公司便是一例。“舉牌有助於增大話語權,對於業務整合也有一定幫助。而且很多保險公司的股東就是做地産業務起家,在把握市場資源方面經驗更加豐富。”某保險公司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此外,也有保險公司嘗試與其他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協議,通過引入外來基因的方式,間接滲透享受相應的房地産投資方面的紅利,“都在儘快通過各種方法適應市場,搶佔先機,因為地塊畢竟是有限的。”
長期收益空間有待釋放
分析人士認為,保險公司投資養老地産還處於探索階段,其資金運用能力、産品設計和風控等能力都面臨考驗。就深圳而言,當地養老社區項目近幾年內拿地熱潮頻現,但養老地産建設未必會迅猛發展。保險公司還將綜合考慮資産負債、風險承受力等多重因素,審慎投資養老地産業務。
長江證券分析師劉俊表示,相較于鋼筋混凝土的建設,專業醫護團隊的培育更加重要。“長期看護”和“專業照護”是切入養老市場的更好端口。第一步做基礎設施建設,第二步謀求與醫療護理行業的深入合作,軟硬兼施,保險機構才能真正分得養老市場的一杯羹。
對於政策釋放更多空間的呼籲也在進一步發酵。繼商業健康險稅收優惠政策出臺後,養老險相關政策的明確成為行業對監管後續鬆綁的期待之一。就養老社區運營而言,探討新的運作模式成為保險業內人士的關注點。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認為,如果完全按照租賃模式,對於投資人來説投資大、收益低、週期長,很難調動社會資本投入的積極性。而消費者不喜歡租房,更偏好購買,居住在自己家裏。因此,養老社區運營應當實現“可租可售”。
戴皓建議,對實物型養老保險計劃應給予個人所得稅延遲繳稅的優惠政策,即參與實物型養老保險計劃的個人,其繳納的保險費在不超過個人收入一定比例的範圍內不繳納個人所得稅,而是在領取年金入住養老社區的時候再繳納個人所得稅。
泰康之家CEO劉挺軍認為,應明確補貼方面的問題,區分是不是養老機構的核心點不應該放在是不是盈利上,而應該看是持有還是賣,如果是長期經營的,就應該享受補貼。他建議把補貼供方變為補貼需方,特別是應該在社保基金中拿出一部分來支付老年的病後康復和部分護理需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