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盈利飆漲難掩綜合成本率承壓 財險公司前五易主

  • 發佈時間:2015-05-18 09:25: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朱志超 王丹  責任編輯:郭偉瑩

  導讀

  “市場費用過高、綜合成本費用率居高不下,車險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一財險機構人士對記者稱,“新一輪車險費改的推進,是對産險機構經營能力更高層次的考驗,如何扭轉車險承保虧損的困境,將會是眾多中小型産險機構為之頭疼的難題。”

  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産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7544.40億元,同比增長16.4%。其中排名前10的依次為人保、平安、太保、國壽、中華、大地、陽光、出口信保、太平和天安,這10家公司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佔所有産險公司的86%。

  同期,産險機構綜合收益高達558億元,同比增幅飆漲至144%。然而,一片欣欣向榮景象的背後,綜合成本率居高不下、産品同質化嚴重、部分機構“車險業務獨大”的行業癥結依然待解。

  《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梳理數十份年報,列選出保費收入前十(TOP10)、盈利水準TOP10、細分行業承保利潤情況等多份榜單,試圖揭示2014年財産險公司詳盡的行業變遷。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不完全統計,正常如期發佈年度報告的62家財險公司中,41家實現盈利。其中,在2014年凈利潤位居前五的分別為安邦財險、人保財險、平安財險、中華財險與國壽財險。其中,安邦財險以凈利潤174.7億元、同比暴增395%的黑馬姿態一舉躍身傳統4大財産險企隊伍之列。

  中華聯合、國壽財險、陽光財險的“異軍突起”同樣值得關注。去年三家的凈利潤分別為19.9億元、14.1億元、11.6億元,盈利能力僅位於人保、平安之後,三者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更達74.6%、161%和304%,市場佔有率分別提升至4.6%、5.4%和2.8%。

  值得注意的是,21家正處於經營虧損尷尬境地的産險公司隊列中,有12家外資産險公司,數量佔比逾60%,大多數外資産險機構仍掙扎于盈虧的平衡線上。

  國壽、中華“異軍突起”

  傳統的保費收入“三巨頭”中,人保、平安、太保今年交出的成績單有所分化,平安産險的增長符合預期,太保産險的業績則頗為慘澹。此外,國壽財險、中華聯合、大地財險、陽光財險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位列第4-7位,同比增幅分別為27%、17%、13%和28%。

  2014年,人保財險延續了較為穩健的發展態勢,33.5%的市場份額雖較2013年微降1個百分點,但無論是市場份額小幅攀升至19%的平安産險,抑或市場份額為12.3%的太保財險,短期內仍無法對人保的“一哥”位置予以撼動。

  自2009年奪取“第二把交椅”的平安産險,在近兩年內依然維持著較高品質的擴張勢頭,95.3%的綜合成本率逆勢同比下降2個百分點,憑藉電銷、服務“兩種兵器”,在車險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2014年其車險保費收入已逾千億。

  盈利能力方面,在二級市場、不動産投資佔盡風頭的安邦財險,其2014年凈利潤高達174.7億元,同比暴增395%,一舉超越人保、平安奪得頭把交椅;226億元、同比增長274%的投資收益成績單,更是讓傳統財産險巨頭人保、平安望塵莫及。

  此外,中華聯合、國壽財險、陽光財險的“異軍突起”亦甚為值得關注:去年中華、國壽、陽光的凈利潤分別為19.9億元、14.1億元、11.6億元,盈利能力僅位於人保、平安之後,三者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更達74.6%、161%、304%。

  然而,與安邦財險有所區別的是,中華、國壽、陽光並非僅靠投資收益大幅拉動業績,2014年三者的投資收益約為18億元、20.6億元、14.8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均在65%以下。

  第二、三梯隊中,大地財險、永安財險的快速增長同樣引人矚目:2014年,大地、永安分別實現凈利潤8.7億元、6.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62%和700%。

  償付能力方面,62家公佈年報的産險公司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全部超過150%,其中安邦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高達5152%,居行業之冠。

  作為産險保費收入“四巨頭”的人保、平安、太保、國壽,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則分別為239%、165%、177%和238%;位居保費收入第二階梯的中華聯合、大地産險、陽光産險、太平産險和天安産險,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171%、228%、196%、174%和172%。

  另據數據顯示,8家財險公司于去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包括錦泰、鑫安、永誠、長安、日本財險、史帶財險等。

  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民安保險、安誠保險在2014年的經營中出現了“由盈轉虧”的情況:去年民安保險、安誠保險的凈利潤分別為-1.1億元和-1.28億元,同比下滑逾3800%和320%,然而同期民安、安誠的保險業務收入均分別實現同比7%和25%的正增長。

  記者留意到,民安保險去年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為2億元,同比增加100%。無獨有偶,安誠同期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亦高達2.47億元,而2013年該數字僅為-3847億元。

  車險承壓、信保耀眼

  對不同險種的保費收入、承保利潤予以劃分,《21世紀經濟報道》最保險選取了人保、平安、太保、國壽、中華、大地、陽光7個樣本機構予以深度分析。

  在車險領域,人保、平安、太保仍穩坐車險市場保費收入的前三把交椅,其2014年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851億元、1105億元、732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3.4%、22.8%和14.7%;國壽、中華、大地、陽光則穩居第4-7位,同比平均增幅亦均保持在14%以上。

  在大部分財産險公司的主營業務中,車險業務規模佔比多逾70%,其盈利水準對財産險公司的經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除人保、平安的車險業務承保利潤分別為37.9億元和13.4億元外,在車險領域業務可實現盈利的就僅剩大地財險、永安財險、華安財險等寥寥數家,其餘財險機構的車險業務普遍虧損,虧損額超過1億元的逾20家。

  其中,太保産險則迎來近6年內首次的承保虧損,車險業務綜合成本率高達102%,虧損金額高達12.2億元,永誠、安盛天平、英大財險、信達財險、利寶財險的車險業務承保利潤虧損額分別為3.9億元、3.1億元、2.1億元、2.6億元和2億元。

  去年業務攀升勢頭正盛的大中型産險機構——國壽、中華、陽光等,其車險承保利潤亦同樣難逃虧損的噩運。

  “市場費用過高、綜合成本費用率居高不下,車險市場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一財險機構人士對記者稱,“新一輪車險費改的推進,是對産險機構經營能力更高層次的考驗,如何扭轉車險承保虧損的困境,將會是眾多中小型産險機構為之頭疼的難題。”

  在意外及健康險、責任險方面,前述七家機構2014年均錄得不同比例的保費增長,其中人保財險高達142億元的意外及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幅為42.6%。

  企財險方面,除平安的保費收入小幅下滑外,其餘6家機構在企財險保費收入均較2013年有3%-10%不等的增幅,但承保利潤情況則不甚理想(詳情見圖)。

  記者留意到,平安産險、陽光産險2014年的信用保證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55億元、24億元,同比增幅高達57.7%和411%,該項業務為平安産險帶來了27.7億元的承保利潤,高於該公司車險、意外險及健康險、責任險三者承保利潤的總和。

  陽光産險的信用保證保險業務去年承保利潤雖然出現微虧,但其業務規模發展甚為迅速。據陽光産險深圳分公司中層人士透露,2015年,預計該項業務帶來的承保利潤將“甚為可觀”。

  值得關注的是,七個産險樣本機構中,人保、平安分別以73億元、52億元的總承保利潤“傲視群雄”,國壽、中華、陽光的承保利潤則浮動於盈虧平衡線上下。

  外資産險仍處困境

  近年來,外資財産險市場的市場份額均在1%的基準線上下浮動。據保監會數據統計,2012年-2014年期間,外資財産險機構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16%、1.05%和1.13%;今年一季度達到峰值的1.94%。

  縱觀2014年産險公司的年報,儘管全年保費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但外資産險機構的經營困境仍備受市場關注:21家虧損財險公司中近六成為外資險企,4家外資財險在2014年的經營中由盈轉虧;2003年成立的利寶互助去年虧損金額達1.76億元,12家虧損的外資財險機構虧損總額逾7億元。

  一系列的數據表明,過去數年,外資産險機構在我國的市場經營困境並未得以扭轉。政策受限、本土市場適應期、中外資股東分歧引起的股權頻繁變動等因素,仍是一眾外資財産險公司實現持續盈利所需跨越的鴻溝。

  具體來看,22家外資産險險企隊列中,虧損的包括美亞、日本興亞、現代財産、蘇黎世、丘博、信利、太陽聯合、愛和誼、中航安盟、富邦財險、安聯和利寶互助12家,其中美亞、太陽聯合、信利和中航安盟均是在2014年的經營中“由盈轉虧”。

  除中航安盟、富邦財險、安聯、利寶互助的當年虧損額均在1億元以上,其餘的8家外資産險機構的虧損額均在5000萬以下,且實現當年“扭虧為盈”的包括史帶財險、日本財險。

  “財險機構的盈利週期一般集中在5-8年,但亦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公司經營策略有所區別。”一家財險公司人士向記者分析稱,“車險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2012年交強險業務向外資開放,但其進入時點尷尬,只能大幅砸錢、讓利用戶,預計今年會有3-4家外資産險機構實現扭虧為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