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層擬劃撥國資補萬億社保缺口 還“老人”欠賬
- 發佈時間:2015-03-24 08:29:53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劃撥國有資産補社保缺口 專家建議轉股權最高效
胡繼曄認為,劃撥國有資産一方面是解決國企“視同繳費年費”欠下的賬,更深遠的意義則是減輕年輕人的負擔。
目前,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於工資水準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他表示,“年輕人不僅要為自己養老積累(個人賬戶),還要支付老人的養老金(社會統籌),實則負擔兩代人,1997年制定28%的繳費時就是考慮缺口問題,所以才令在職員工多繳了3%-5%,但如今還是有缺口。”
萬億社保缺口錢從何來的問題,在決策層層面達成共識。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3月22日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上表示,不能把社保缺口完全留給公共財政,應劃撥部分國有資産補充社會保險基金。
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借國企改革東風之際,劃撥國有資産補充社保缺口,是非常正確的舉動,不僅有利於倒逼國企改革,而且也是解決“老人”改製成本的對症之策。
“劃撥部分國有資産補充社會保險基金,就是針對視同上繳而造成的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從而在此基礎之上就有條件適時降低社會保險的費率,”樓繼偉稱,這項任務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中國人口老齡化快速來臨,時不我待,必須抓緊。”
初衷:還“老人”歷史欠賬
在今年兩會期間,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曾表示,為了保證社保收支平衡,“除了現在的單位繳費、個人繳費、財政補助之外,進一步拓展新的籌資渠道。”但是,對於採取何種籌資渠道並未給予明確表態。
此番樓繼偉以國有資産劃撥來開源的表態,似乎意味著共識的初步達成。
樓繼偉在會上強調,現在大家往往認為社會保險是公共財政屬性,“首先有一點,社會保險是保險的屬性,這點是要強調的,必須堅持精算平衡。”
“社保問題本來就是公共財政問題,對所有人有支付社保的義務,但是它是 ‘廣覆蓋、低水準’。”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聶日明指出,也就是説公共財政是對所有人的一個基本社會保險水準給予保障,而並非補繳歷史窟窿。
在他看來,今天社保體系所存在的缺口,是當年國企改制時的歷史欠賬,“劃撥國有資産補充社保基金實際上是還債。”
“國有資産從起初的幾個億增長到如今的幾十萬億,一部分是來源於人民共有的資源,另一部分則來自於為國企奉獻的‘老人(已退休員工)’勞動力。”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表示,但國有企業當時並未為這部分“老人”繳費,其部分資本積累,是以職工養老保險“欠賬”為前提的,現在應拿出一部分資産,作為對他們養老金的回饋。
胡繼曄認為,劃撥國有資産一方面是解決國企“視同繳費年費”欠下的賬,更深遠的意義則是減輕年輕人的負擔。
目前,中國五項社會保險法定繳費之和相當於工資水準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他表示,“年輕人不僅要為自己養老積累(個人賬戶),還要支付老人的養老金(社會統籌),實則負擔兩代人,1997年制定28%的繳費時就是考慮缺口問題,所以才令在職員工多繳了3%-5%,但如今還是有缺口。”
方式:或通過股權劃撥
事實上,劃撥國有資産補充社保基金的做法,已經在地方政府層面付諸實施。作為國企改革的配套措施,山東省政府于近日印發了《省屬企業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方案的通知》,就要求將“省屬471戶國有企業30%的國有資本(包括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中的國有資本)劃轉充實省社會保障基金”。
在社保專家看來,國有資本以何種方式補充社保基金,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012年,時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就曾公開表示,劃撥國有資産充實全國社保基金可以採取三種方式:一是完善現有國有企業上市將其股份或募集資金10%劃撥給全國社保基金的制度,並把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的這項管理辦法,上升為國務院的專項條例。二是將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國有企業上繳利潤,按不低於20%比例,劃撥全國社保基金。三是如有需要,將國家控股比例過高的中央企業(包括金融企業)一部分股份劃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是這項措施的支援者,他曾在10多年前就呼籲劃撥國有股充實社保基金。上述三種方式中,他和聶日明都持相同觀點,劃撥國有股股權是最穩健和高效的方式,“劃撥存量國有股20%補充社保基金,新上市股票增量的10%不夠彌補缺口。”胡繼曄建議。
胡繼曄表示,我國目前經營性的國有資産高達50多萬億,而世界銀行測算,中國的養老金缺口約在8萬億至10萬億,“如果劃撥20%,那就是10多萬億基本能覆蓋缺口,而且當基金進入股市經營後,能夠避免基金的貶值問題,從而建立一個良性的迴圈。”
“國企利潤存在不確定性,變現國有資産實則是打擊股市,是愚蠢的做法。”他強調,2001年6月出臺的《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就是前車之鑒,當時要求減持國有股可以作為養老保險基金融資的新渠道,但政策出臺後便遭到了證券市場的強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