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1月保費同比增長19% 開門紅背後存隱憂
- 發佈時間:2015-03-05 03:13:30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14年,我國保險業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去年,我國人身保險實現利潤總額1124.6億元,增長126.3%,盈利公司家數達到行業歷史最高水準。
進入2015年,保險業更是保持了高增長趨勢,截至今年1月底,保險業總資産超過10萬億,1月保費同比增長19%。公開數據顯示,A股四大上市保險公司2015年首周個險渠道新單保費均實現大幅度增長,成為“開門紅”陣勢中的一抹亮色。
此外,2月28日,央行決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對於扮演更加重要角色的險資大鱷們來説,影響也在由投資端逐漸過渡到承保端。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許謹良坦言,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降到2.5%,等同於壽險産品2.5%的預定利率下限,未來保險産品的優勢將進一步增強。而隨著降息而來的是股票回暖,降息有貨幣寬鬆的傾向,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銷售會表現得更好,提升了保險産品在理財産品市場上的競爭力。
加上春節前,保監會放開萬能險費率市場自主定價權,一連串的利好消息為保險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
不過,在這繁榮的背後,保險業轉型帶來的陣痛猶存。事實上,保險開門紅背後的隱憂主要集中在幾方面:在人身險方面,代理人渠道正在陷入增員難困境,人身險銷售最重要的渠道發展受到限定,而在銀保新規的影響下,銀保渠道保費繳納增長乏力,沒有新的增長點;在財産險方面,雖然保證保險、健康險等險種增速高於往年,但是傳統的車險、企財險、責任險等險種同比增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險種費率持續走低,手續費升高,市場競爭加劇;在資金運用方面,傳統的投資品種利率進一步降低,新增資金配置難度加大,涉及房地産、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非標産品的風險增大;在渠道方面,被寄予厚望的網際網路保險發展同樣處於不溫不火的尷尬境地,鮮有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産品面市,且由於相關産品收益率頗低,對於追求回報率的保險公司而言,瘋狂跟進只能意味著繼續燒錢。
如果説,2014年是保險業深處低谷後的絕地反擊,那麼2015年則是對保險業的一次大練兵,能否繼續保持著上一年的高速增長,對於保險業以及監管層而言都是一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