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探索控制賠付額新方式
- 發佈時間:2014-10-16 07: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展業成本越來越高,險企要持續穩健發展,不僅要提高投資收益,還得控制好賠付。目前,越來越多的險企開始探索控制賠付的新方式,即通過加大投入做好出險前的風險防範,從而減少報案率及賠付金額。
《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發現,這種方式不僅讓險企受益,消費者也非常認可,還將産生良好的社會效應。
平臺上線 報案率下降27%
今年年初,上海市省際客運作業第三方安全監測平臺(以下簡稱“監測平臺”)正式上線,依託GPS、移動互聯數據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高新技術,全天候監測省際客車行駛風險,以承運人責任險費率浮動為經濟杠桿,以交通運管部門剛性約束為行政杠桿,齊抓共管省際客車安全行駛。
值得注意的是,該平臺由上海市省際客運人責任保險共保體(人保上分、太保上分、平安上分)和上海環亞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出資建設,建有近300平方米的監控室,80名工作人員對滬上141家省級客運企業班車和包車的行駛狀況、行駛線路等情況進行24小時不間斷實時監控。
毫無疑問,這些硬體設施和人力資源都需要險企進行一筆不小的投入。但與此同時,這些投入也給險企帶來了顯著的回報——監測平臺運作半年以來的數據顯示,通過監測、警示等措施,今年上半年的車輛超速車次同比下降了50.12%,禁行時段行駛車次下降了39.91%,客運承運人責任險事故報案率下降了27%。儘管保險公司先行投入不少,不過出險率的下降和賠付金額的減少足以彌補前期的投入,並且這將長期利好險企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保險業通過建設資訊化平臺,集中客運風險數據,利用專業風險管控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和應用,將保險服務重點由事後理賠轉為事前防範,既降低了影響社會安全運作的風險發生概率,又提高了保險業的精細化經營水準。此外,通過監測平臺,保險業可以用價格倒逼機制,督促安全管理意識較差的企業和駕駛員進行整改,並以價格優惠鼓勵企業抓好安全行駛工作,確保保險風險防範的有效性。
健康管理 減少理賠賺口碑
事實上,不僅諸多險企在車險風險防範領域有所嘗試,在健康險、壽險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險企通過加大投入。實施健康管理前置策略,實現風險防範,從而降低最終的出險率、減少理賠金額。
健康管理前置要求保險公司在承保後,即在日常工作中對客戶進行健康管理,通過對客戶的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全面的監測、分析、評估、預測,並通過提供諮詢和指導對疾病進行預防。
中國人壽、人保壽險、新華保險等多家險企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微信公眾號:證券日報微保險)記者採訪時,都明確表示要加大健康管理的投入力度,將風險防範工作做在前面,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也為險企控制賠付創造條件。
記者了解到,部分險企整合國內優質醫療資源,已經與國內知名三甲醫院、知名體檢機構及國際醫療機構合作,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有的險企還給客戶提供定制體檢服務,即根據客戶的年齡、性別和其他個人情況量身定制體檢套餐;還有的險企結合本土特色,推出了日常保健、中西醫到府服務、醫療諮詢等服務。
江蘇一家險企的法律事務部負責人彰顯(化名)表示,健康管理既能提高個人的健康水準,提高其對健康保險的信任度,又可以在早期就鑒別出高危人群,通過健康管理減少投保人的患病風險,從而減少保險的賠付費用,使投保人和保險公司雙方受益。
另外,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患者人數急劇上升,健康管理服務也有很大的社會需求。保險公司前置性的健康管理服務不僅可以服務於保險客戶和險企本身,也可以服務於社會其他人群,額外效應明顯。
彰顯認為,隨著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將有越來越多的險企將探索加大風險防範投入來減少理賠的新方式,這是一種有利於多個方面的好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