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董事長楊明生解讀新國十條
- 發佈時間:2014-09-10 15:54: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新國十條”站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整體佈局的高度,對保險業進行了重新定位。新定位不僅將保險業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賦予保險業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切實貫徹好、踐行好、落實好這一新的定位,要跳出保險看保險,自覺將保險業改革發展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佈局當中,使建設一個強大的現代保險業成為“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找到自身的價值,實現自身的發展。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楊明生
8月13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國十條”)發佈之後,在全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下面結合人壽的實際情況就學習“新國十條”談幾點體會和下一步的打算。
充分認識“新國十條”的重大意義
第一,“新國十條”站在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整體佈局的高度,對保險業進行了重新定位。新定位不僅將保險業發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也賦予保險業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切實貫徹好、踐行好、落實好這一新的定位,必須改變過去就保險談保險,主要關注行業自身利益的思維定勢,要跳出保險看保險,自覺將保險業改革發展融入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佈局當中,從根本上改變結構單一、銷售誤導、理賠難等問題,使建設一個強大的現代保險業成為“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事業中找到自身的價值,實現自身的發展。
第二,“新國十條”站在推動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轉變的高度,賦予了保險業新的巨大的發展空間。“新國十條”提出了2020年保險深度、保險密度的量化目標,實現這一目標依靠靜態思路是不行的,必須是保險業要有一個質的變化。保險業發展與社會發展整體發展息息相關,未來幾年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態勢必將發生諸多重大變化,相應的“新國十條”也為未來保險業發展預設了許多新的空間。如開闢獨生子女家庭保障計劃、失業老人保障、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治安保險和社會綜合保險、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文化産業保險、物流保險等新業務,投資養老服務、健康管理服務、醫療機構、保安服務等新領域,這些都將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新的、歷史性的機遇,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新的飛躍。
第三,“新國十條”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提出促進保險業發展的新思路。發展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最終靠的是行業自身的本源成長和內生發展,外部環境再好,提供的機遇再多也必須有行業實實在在的服務能力相匹配。為此,“新國十條”對行業自身要做的事情提出了系統性要求,特別是全面深化保險業體制機制改革,提升開放水準,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技術,增強創新能力等深刻闡述,都進一步為我們指明瞭未來發展的方向。
明確主攻方向 在重點領域積極作為
學習貫徹“新國十條”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人壽的中心工作和重要任務,我們將重點抓好三件事:
第一,深入學習領會,廣泛開展宣傳普及工作。一是要搞好學習培訓,我們將召開學習研討會,舉辦專題講座培訓,組織幹部員工認真學習,吃透吃深“新國十條”的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二是積極向各級黨委政府彙報,組織各級機構9月底以前至少要向當地黨委彙報一次。大力宣傳“新國十條”的重大意義和功能作用,並協助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推動地方政府組織學習“新國十條”的相關活動,擴大社會影響。三是廣泛開展社會宣傳,以“新國十條”出臺為契機,創新方式和載體,大力宣傳保險核心價值理念,宣傳保險行業形象,普及保險知識和文化,著力營造全社會“學保險、懂保險、用保險”的熱潮。
第二,明確主攻方向,在重點領域積極作為。結合人身險經營的實際,下一步我們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有所作為:一是按照“新國十條”要求,強化風險管理核心功能,推進産品結構,以理財産品為主向豐富保障産品,促進産品多樣化轉變,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向規模效益型轉變,更好地滿足社會和廣大客戶的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二是要順應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新形式,加強産品創新,積極穩妥地參與養老服務、健康服務、醫療機構等産業鏈的建設;三是擴大小額保險範圍,加快小額信貸發展,積極探索外出務工人員、失地的農民以及城市低收入群體保險的方式,大力發展三農和普惠保險的業務;四是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技術優勢、網路優勢,積極開展大保險業務及新農合、新農保等經辦業務;五是要發揮好資金的長期投資優勢,積極參與重大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和新型産業發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投資效益。
第三,大力實施創新發展戰略,加快提升服務能力。面對更高的要求和巨大的機遇,對公司而言最根本的是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強身健體,為此我們要堅持以産品與服務創新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自然整合與渠道創新為關鍵,以市場定位策略為前提,以盈利模式創新為根本,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