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中國人壽(601628.SZ)公告了1月原保費收入約1612億,同比增長三成。
保費高增長的開門紅背後,卻難掩業績低迷,其凈利潤邁入史上最為艱難時期。中國人壽在發佈的業績預告中表示,預計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降40%-50%。在低利率環境和保費較快增長的雙重壓力之下,中國人壽也在尋找突破口,近期公告稱150億參與申萬宏源定增,持股比例將提升至近10.8%,一舉成居中央匯金後的實際二股東。那麼這筆投資在會計上將作如何處理,能否為其帶來顯著收益呢?
去年中國人壽還花費233億從花旗等手中收購廣發銀行股份,目前已總計持有43.69%成為第一大股東。作為保險業老大,中國人壽終於搭建起“保險+銀行+證券”的全金融版圖。然而,《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了解到,中國人壽手握金融全牌照,卻並不想做綜合金融,這些大手筆投資目前只是作為投資和佈局。
保費與業績“背離”
中國人壽的保費收入保持增長態勢,2016年合併收入近7000億,合併保費首次突破5000億。
然而凈利潤卻出現大降,中國人壽預計,2016年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46.99億元,同比降40%-50%。其在公告中稱,主要原因是受投資收益下降以及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假設更新的影響。
一位保險公司投資部門人士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稱,過去一年,險資面臨的共同困境是低利率和資産荒,險企很難實現趕超行業水準的收益。
2016年險企利潤均受到大衝擊,新華保險預計2016年凈利潤同比減少45%左右,此外據中金公司預測,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太平去年凈利潤或同比分別減少44.9%、39.4%、39.0%。不過,中國平安卻成為上市險企中的“另類”,分析師普遍預計中國平安2016年的凈利潤將實現兩位數的正增長,因為其採用的是綜合金融模式,銀行、證券等的並表成為其業績高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那麼,中國人壽是不是也打算走上綜合金融這條道路呢?1月24日,中國人壽集團首席投資官王軍輝在內部會議上稱,著力推進資産配置模式的轉型,要從注重戰術操作向注重戰略配置轉變,以配置為主、以固息産品為主、以資産負債匹配為主,構建以多元資産配置為核心的資産配置模式。
顯然,廣發銀行和申萬宏源數百億的投資都屬於重大戰略型配置。然而,從中國人壽對這些投資會計處理方式來看,其並不想走綜合金融之路。
2016年,中國人壽投資上發生了一件大事件,花費233.12億元接手花旗和IBM Credit手中合計23.69%的股份,從而累計持股廣發銀行43.686%,躍居第一大股東。據悉,中國人壽已將對廣發銀行的投資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然而,中國人壽的高管卻表示,對廣發銀行交割完成後,中國人壽並不對廣發銀行做並表處理,廣發銀行不作為中國人壽的附屬公司,而是作為聯營企業,按照權益法做核算。
那麼,對於申萬宏源的投資又將意欲如何?“會計上會列入交易性金融資産,計入公允價值。”一位接近中國人壽的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稱。在會計處理上,如果將上市公司列入長期股權投資,則不受股價影響,但中國人壽對申萬宏源卻是按普通權益類投資處理。顯然,這一筆投資從會計上看仍是財務性投資,其收益主要來自股價的變動。
中國人壽這兩年業績持續大降,2015年凈利潤就已從過去兩位數增長滑至7.72%,2016年又預計凈利潤大降40%-50%。業內人士分析稱,中國人壽仍然在走“純保險”的經營之路,雖然也在戰略性佈局上頻頻出手,收購全金融牌照,但是在經營管理上,並沒有實行綜合金融模式。
業績拐點到了?
“中國人壽還是想主業突出,市場對綜合金融看法不一。”上述接近中國人壽的業內人士稱。
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上,中國人壽雖然凈利潤出現大降,但是仍受資本市場喜愛,其估值也是行業最高的,2月17日,其市盈率接近42倍,而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市盈率分別為23倍、21倍、9倍左右。
中國人壽並不謀求綜合金融模式,但是全牌照的協同效應仍值得期待。華泰證券非銀分析師沈娟認為,中國人壽成為廣發銀行第一大股東,與集團其他金融資産共同搭建金融控股平臺,資源協同效應不斷增強。目前公司償付能力充足,公司資本充足,風險把控到位,靈活調整發展空間大。此外,如按權益法計,中國人壽每年將可以從廣發銀行計入利潤達數十億。
中國人壽參與申萬宏源的定增,發行價只有6.07元/股,截至2月17日,該股股價處於6.5元左右,如按公允價值計,其收益已達7%左右。
華南某券商保險業分析師説,在低利率環境下,大手筆收購往往價格相對較低,其後會貢獻可觀的利潤,“不管是不是並表處理,對金融全牌照佈局,最終目的都一樣,都是為了取得相對長期性、不錯的收益。”
中國人壽在2017年的業績有望好轉,關鍵還在於大環境的變化。市場整體利率的抬升,已使險企投資從底部拐點向上,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連續三個月上升,目前已升至3.455%,而去年最低曾達到2.635%。
安信證券保險首席分析師趙湘懷認為,2017年初以來,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14bps,有助於改善補提準備金對利潤帶來的影響。根據測算,750日十年期國債移動均值有望在2018年初至2018年一季度迎來拐點,屆時行業基本面有望發生根本性改善。
中國人壽業績早在去年四季度就出現了好轉,沈娟分析稱,權益市場回暖,利率進入上行通道,固定收益凈投資回報提升。在此期間,國壽在負債端推進産品期限結構調整,實現了續期保費較快速的增長和退保率的下降。在投資端國壽積極調整配置,不斷提高投資收益水準以穩定利差。因此在基數效應與投資恢復作用下,國壽第四季度利潤實現大幅增長。
從資産配置方面來看,東興證券保險分析師劉湘寧認為,中國人壽資産配置策略穩健,配置比例較為均衡, 2017年是公司協議存款到期高峰,市場利率水準在上行,那麼收益也相對穩定有保障。
其還稱,公司負債品質較好,高保障性保單佔比較高,準備金提取壓力較大。但準備金評估利率中風險溢價的操作將幫助公司平滑評估利率的波動,與此同時滿期給付保單所釋放的準備金額度也會減緩一定的提取壓力。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