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升億元捐建母校萬林博物館 泰康收藏品現武大
- 發佈時間:2015-05-11 12:01: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5月9日,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正式開館。該館由泰康人壽董事長、嘉德拍賣創始人陳東升先生在母校120週年校慶之際出資1億元人民幣捐建。
開館當日,陳東升還捐贈了一批價值約3000萬人民幣的藝術品給博物館,並由泰康承辦首展“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啟動博物館的館藏建設。
陳東升向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交接博物館鑰匙
萬林藝術博物館開創了國內大學由校友個人出資捐建具有專業水準的藝術博物館的先例。根據全球高校博物館及收藏聯盟(UMAC)的統計數據,來自法國、英國和美國的高校博物館會員分別為25、12和42,中國大陸地區僅有1家。萬林藝術博物館的建立為我國高校博物館事業提供了樣本。
萬林藝術博物館毗鄰武大中心湖,傲立珞珈山旁,山、水、林、石互見互注。這裡與圖書館、桂園、櫻園、梅園相鄰,與中心湖相伴,它的對面為校內最大的一片草地,是武大最美的地方。慢慢走近,博物館的外形倣若天外飛來的一塊石頭,不知何時悄悄來到這裡,平添一種超現實的感覺。博物館建築的設計靈感來源於這樣一個典故:陳東升先生大學畢業時曾在珞珈山頂的一塊巨石上親手刻下一個“始”字(寓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此石雖歷經風雨,但至今猶在,對後來的學子們頗具啟示意義。據了解,博物館的落成會使這裡成為武大未來的人文活動中心,開啟莘莘學子對藝術的欣賞之旅。
陳東升億元向母校捐建的萬林博物館
談及個人捐建萬林藝術博物館的初衷,陳東升表示:“感恩母校對自己的培養,併為經濟學院的優秀傳統給自己深遠影響感到自豪。80年代初,我在外經貿部工作去國外出差,就愛看大學和博物館。斯坦福大學的藝術館是校友捐的,我想我以後要做點公益就一定要給母校捐一個藝術博物館。2011年6月6日,我和母親回到武大,與李曉紅校長談到大學畢業時在珞珈山上刻了一個‘始’字,李曉紅校長立即拉著我上山去找,憑著當年的記憶,沿著曲折的山路,在一片片山石中搜尋,找得汗流浹背,最後在終於山頂的樹叢裏找到了。我們都很激動,李曉紅校長當場引吭高歌,説太有意義了,一定要保留下來。也就這樣,捐贈博物館的事情就定下來了,我母親也表示支援。”情真意切的言語顯露出陳東升深厚的母校情結與諸多情愫。
陳東升先生與藝術淵源頗深,不僅創建了中國第一家國際概念拍賣行中國嘉德,作為泰康人壽的董事長他也開創了中國企業收藏當代藝術、支援當代藝術發展的先河。一方面,泰康收藏從一開始就將理性化、體系化、學術性作為目標,以收藏作為梳理歷史、書寫歷史,從而再造現實的手段;另一方面,泰康人壽自2001年以來鼓勵、推動國內當代藝術的實驗探索,通過設立企業內部的藝術部門——泰康空間,組織和贊助藝術活動。今天,泰康收藏已經成為國內企業收藏的標桿之一,以“泰康係”受到業界認可;泰康空間秉持“追溯和激勵”的目標,在歷史性地回看藝術實踐及其社會文化情境的同時,以前瞻性的眼光把握當下現實和未來可能。
本次展覽即依託泰康人壽豐富的中國現當代藝術收藏,展覽力圖呈現百年來中國現當代藝術的媒介發展特徵。“聚變:1930年代以來的中國現當代藝術”精選泰康藝術收藏中等70余件(組)作品參加展示。突出了泰康收藏以“人”——藝術家的研究為總方向,以縱向的歷史線索和橫向的媒介線索為策展的主要脈絡。縱向上,展出作品的範圍涵蓋了從上世紀30年代至今的各個歷史時期,藝術家和作品的選擇都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特殊性。從橫向上看,此次展出的從二十世紀30年代到2010年之前的作品媒介是油畫與攝影,從作品的選擇和歷史跨度上,公眾在觀看展覽的同時可以對這兩種藝術媒介在中國的發展、變化,每一時期的重要特點有一個大體脈絡的了解。其中的攝影類藏品更是泰康人壽首次向外界集中公開展示。
作為萬林藝術博物館開館展,“聚變”展所面對的是武漢大學數以萬計的大學生。希望通過幾個十年的並置、幾種媒介的並置,通過展示個體藝術家的嘗試,使觀者發現藝術家們超越時代束縛“在想什麼”,以及被時代束縛“在幹什麼”的不同狀態,體會和想像每個時代的藝術現場,窺見中國現當代藝術聚變過程的一個個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