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財險公司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人保財險、平安産險、太保産險(行業通稱為財險“老三家”)前三季度車險經營情況也隨之揭曉。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前三季度,“老三家”車險簽單保費收入合計達4664.27億元,佔財險行業車險保費收入的71.3%。
受訪專家表示,短期來看,車險市場的“馬太效應”較難改變。未來,中小險企要持續提升特色化、差異化服務能力,打造局部優勢和比較優勢。
車險作為財險行業第一大險種,其經營情況受到市場普遍關注。
數據顯示,財險“老三家”前三季度車險簽單保費分別為2134.23億元、1701.84億元、828.20億元,合計佔財險行業車險保費收入的71.3%。
從增長趨勢來看,“老三家”的車險保費增速與行業車險保費同比增速基本持平。前三季度,“老三家”的合計車險簽單保費同比增長3.4%,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財險公司車險保費累計實現保費收入6546億元,同比增長3.3%。
對此,燕梳新學堂創始人施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財險行業車險保費收入增速比較穩定。3.3%的同比增速相對較低,説明車險保費經營主要是在存量市場裏進行精耕細作。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車險業務在財險業務中的佔比穩中有升,但不同公司間的業績也呈現出分化趨勢。
車險市場“馬太效應”愈發顯著。對比來看,“老三家”佔據了超七成的市場份額,其他數十家財險公司合計市場份額不到三成。
周瑾表示,頭部險企依託品牌和渠道優勢,有足夠的規模來攤薄成本,因此市場份額不斷上升,並可以保持適當的盈利水準;相比而言,中小險企的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傳統燃油車險業務缺乏優勢,新能源車險還處於投入期很難盈利,因此整體呈現承保虧損狀態。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行業“馬太效應”仍會持續,並且大概率會加劇。
近期,人保財險總裁于澤表示,車險市場已進入存量市場,公司也做了積極的準備,要做車的全生命週期管理,“簡單説叫‘車+一切’,提供從一張保單、一輛車、一個人到一個家庭全流程的風險管理服務,塑造發展新動能、新模式、新優勢。”
施輝稱,規模利潤向頭部險企集中的“馬太效應”在短期內比較難以改變。中小險企要“破局”,就必須形成局部優勢,精耕細作,練好內功。此外,還要加強和成熟保險科技公司的第三方合作,提升自身風控能力,降低內部運營成本。一些中小險企車險能實現盈利,説明在經營鏈條的某些環節建立了比較優勢。一般而言,在車險市場如果僅是同質化競爭,中小險企的經營壓力就會越來越大。
對於中小險企如何探索自身發展路徑,周瑾表示,中小險企應該要更多選擇差異化和特色化服務路徑,堅定立足和深度挖掘自身的資源稟賦,適當做“減法”,從股東、區域和細分領域等方面尋找差異點,聚焦核心資源打造專業化能力,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