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8日訊(記者 郭偉瑩) 備受矚目的2021年全國兩會正在舉行。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是今年保險業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同時也體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上。在加強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2021年重點工作中提出,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保險如何服務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積極建言。他提出四方面建議: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強化三支柱間的銜接轉換貫通;引導養老金融産品形成專屬優勢;試點先行推進三支柱改革。
作為負責任的金融央企,中國人壽全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和監管工作要求,積極參與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建設。截至目前,中國人壽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受託投管規模約1萬億元;各類年金保險積累準備金約1.3萬億元;先後發起設立規模達500億元大健康基金和200億元大養老基金。
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養老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有研究預計,2025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而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已經十分迫切。
2020年11月發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2月26日就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當前,我國初步形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但養老險充足性不高、可持續性不強、完善性不夠,以及各支柱之間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仍比較突出。其中,第一支柱已覆蓋近10億城鄉居民,佔據主導地位,養老金替代率偏低,全國平均不足50%,且呈下降趨勢;第二支柱惠及人口有限,覆蓋率不高;第三支柱發展較為緩慢,佔比偏低,對養老保障的支撐作用明顯不足。
為提升人民群眾養老保障水準,更好發揮金融保險優勢,推動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王濱在《關於保險服務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提案》中,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加大稅收優惠力度。研究制定養老保險産品稅收優惠政策,對個人以降低領取階段的稅負為核心,打通第二、第三支柱稅收優惠,吸引更多個人參與;對機構通過差異化的增值稅減免措施,降低機構經營養老保險業務的稅負水準。二是強化三支柱間的銜接轉換貫通。加快構建統一的個人養老金賬戶制度,三支柱間共用資訊,實現不同層次養老保險産品的便捷轉換和退出,便於居民在長週期中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家庭結構、風險偏好等變化,統籌規劃和動態安排。三是引導養老金融産品形成專屬優勢。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産品,配套出臺機制相容的監管規定、會計準則、業績考核辦法等,堅定長期化定位,統一標準,統一領取期限及條件,並在估值核算、投資範圍和投資比例等方面給予鼓勵性政策,強化養老金融産品的專屬屬性。四是試點先行推進三支柱改革。加快推進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産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建議選擇大型金融保險機構先行開展試點,探索多層次、多形態養老金融産品體系的業務新模式,更好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收入水準、不同風險承受能力人群的差異化養老需求。
長期以來,中國人壽一直探索保險參與養老保障體系的有效方式,努力為社會和養老保障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在參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方面,中國人壽在辦大病保險項目超過220個,覆蓋3.6億城鄉居民;社保補充醫療保險項目覆蓋5500萬人;健康保障委託管理項目覆蓋1.4億人。為老年人口提供多款專屬保險保障産品,已開發可供60周歲以上老年人投保的商業及政策性保險産品共計185款。
在參與養老保障體系三支柱建設方面,中國人壽旗下養老險公司已經專業化運營超過10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首批入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機構;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管理業務,目前受託、投管規模合計約1萬億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速為28%;企業年金服務企業客戶超過2萬家,職業年金在全國已完成受託招標工作的32個統籌區排名均位列第一梯隊;積極探索面向個人客戶的養老保障業務,並按照監管要求加快向長期化、凈值化方向轉型。旗下壽險公司在養老年金保險上具有幾十年運作經驗,是首批參與地方政府長期護理保險、稅延養老保險的機構,現有各類年金保險産品30餘款,承保的有效保單約5700萬件。
在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中國人壽充分發揮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等優勢,積極探索大型養老社區養老、普惠型社區居家養老等多層次養老服務模式,得到了政府、居民及同業高度認可。先後發起設立規模達500億元大健康基金和200億元大養老基金,其中大健康基金已累計投資110多億元,已成功投資孵化醫療健康企業29家,助推健康養老産業高品質發展。
當前,隨著廣大消費者保險保障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中國人壽方面表示,將持續加強養老保險産品供給,並按照監管政策規定,為第三支柱的建設貢獻保險行業的力量:一是産品設計方面強化創新,使養老保險産品更好地貼合客戶需求;二是面對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提供多種解決方案;三是面對新業態從業人員,研究完善相關産品體系;四是積極推動養老保險産品與養老服務的結合;五是持續開展對客戶需求的研究。
發展綠色保險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除建言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國網財經記者還了解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還帶來了一份《發展綠色保險服務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提案》。
綠色保險具有生態環境損害補償和增益獎補、維護污染受害者合法權益、減輕政府和企業經濟負擔等功能,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但目前,我國綠色保險以環境污染責任險為主,保費規模小,覆蓋率低,産品單一,企業投保和保險機構展業意願不強,保險機制在國家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優勢與作用還遠未發揮。
對此,王濱提出四點建議:一是推行法定保險制度。加快研究實施環境污染強制保險制度,通過立法對綠色保險投保的領域、方式、懲罰措施等予以明確,切實解決逆選擇和自主投保意願不足問題,推進綠色保險規模快速發展。二是設立綠色保險賠償基金。完善風險分攤機制,由國家財政和商業保險公司每年分別按照GDP和綠色保險保費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撥付和提取,集中管理、市場化運營,主要用於墊付快速救治環境污染受害者的應急費用、防止環境污染事故損失進一步擴大需要的施救費用,以及支付一定限額之上的賠款。三是加強對綠色保險的財稅支援。可以從開展綠色保險服務的保險企業,和參保企業兩頭著手,研究分別給予專項增值稅減免優惠和稅收行政收費優惠等,提高開辦綠色保險業務和投保的積極性。四是建立公共數據平臺。保險行業主管部門和環保部門探索開展跨部門合作,健全綠色保險發展的基礎設施,利用物聯網、5G等新型資訊技術,為綠色保險産品的創新研發、費率厘定、承保理賠、風險評估、損失測算等提供數據支援。而在綠色保險發展方面,王濱表示,中國人壽一直將發展綠色保險作為公司重要的安排部署,努力將綠色金融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增長、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用金融力量助推經濟綠色化轉型。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壽已經通過環責險為1830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為1.3萬家綠色産業企業提供財産風險保障近萬億元。此外,中國人壽還著力完善具有國壽特色的綠色投資體系,持續圍繞國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完善金融服務。2020年新增綠色投資306億元,與華能集團合作成立首支百億元清潔能源投資基金、與國家電投攜手出資設立清潔能源基金,兩支股權基金決策規模已經超過120億元。同時還與國家電投聯合推進的國家級清潔能源項目,建成投産後可向京津冀地區輸送綠色電力,有效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綠色用能需求。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