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整理製表
《國際金融報》記者整理製表
近日,A股五大上市險企2020年前兩個月保費收入數據悉數出爐。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在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間,累計實現保費收入6719.76億元,同比增長4.33%。其中,新華保險以44.22%的增速領跑。從2月單月來看,五家上市險企壽險業務“兩升三降”,産險業務全部出現負增長。困境之下,險企紛紛掀起線上轉型潮。
天風證券表示,受疫情疫情,前兩個月總保費增速較首月有所下滑,並預計剔除續期後的2月新單保費增速均顯著下滑,主要緣于線下展業受限,保險公司業務重心由線下轉移至線上,主力産品從件均較高的年金險、重疾險,切換為件均較低的醫療險、意外險。
“疫情短期將衝擊一季度新單,疫情結束後,二季度或下半年銷售有望向上反轉。”天風證券判斷稱。
1
“開門紅”不紅
今年1月至2月,A股五大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收入6719.76億元,較去年同期保費6440.62億元增長4.33%。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的總保費同比有所上漲,中國平安和中國人保的總保費同比有所下降,出現較為明顯的分化。
其中,中國平安(集團)原保費收入1893.32億元,同比下降8.56%;中國人保(集團)原保費收入1241.61億元,同比下降5.13%;中國太保(集團)原保費收入909.23億元,同比微增1.59%。
以壽險為上市主體的上市公司中,中國人壽前兩個月原保費收入2280億元,同比增長20.51%;新華保險原保費收入395.6億元,同比增長44.22%。
2月份保費收入大幅度下降不僅是幾家上市險企的痛處。今年前兩月數據顯示,壽險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同比下降超40%,其中2月份單月新單規模保費同比下降達69%,創下2014年以來的7年最低。與1月份相比,60家人身險公司2月份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環比下降幅度超過50%,38家公司環比降幅達到80%以上。
“開門紅”不紅的背後是線下代理人、銀保渠道、團險渠道的工作困境。代理人隊伍不增反減,保險産品複雜,自主購買門檻高,線上化渠道一時之間難以替代。
2
“三降兩升”分化
壽險公司方面,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人保壽險5家壽險公司1月至2月合計實現原保費收入5130.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保費4855.72億元增長5.66%。
從前兩個月保費增速來看,五家壽險公司呈“三降兩升”分化態勢。
其中,新華保險以44.22%的同比增速傲居第一,實現保費收入396.5億元;中國人壽表現同樣亮眼,實現20.51%的增速,攬收保費收入2280億元。
太保壽險前兩個月略降0.09%,保費收入為667.33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平安人壽和人保壽險均下跌明顯。保費下滑最明顯的是平安人壽,同比下滑12.57%,實現保費收入1365.1億元,新單和續期均增長乏力,前兩月壽險及健康險個人業務新單下滑18.2%,個人業務續期下滑9.87%。人保壽險同比下滑8.18%,實現保費收入422.47億元。
2月舉行的中國平安業績發佈會上,董事長馬明哲提起平安人壽正在進行的壽險改革。他表示,壽險市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模式應對新的需求已經逐漸不適應了。
關於應對新的變化,平安集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陸敏解釋到,一是渠道改革,即代理人渠道、線上渠道、銀保渠道,通過這三個渠道的改革,來強化平安未來的發展的勢頭,為未來年份的發展做好準備;二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進行産品改革。産品改革不僅是壽險産品,還會從“壽險+”、“金融+”、“服務+”三個方面做系統化産品體系的改造,根據不同代理人的銷售能力、不同消費者需求展開,進一步推動綜合金融;三是科技推動改革,運用科技打造全新的數字化經營平臺,實現經營管理的“先知、先覺、先行”。
聚焦到2月單月,新華保險依然領跑五家壽險公司。新華保險2月單月保費收入約89億元,同比增長18%;其次為中國人壽,2月單月保費收入約345億元,同比增長10%。平安人壽、人保壽險、太保壽險2月單月保費增速則均有所下滑。
2月份保費下滑似乎在業內意料之中。萬聯證券研報稱,2月保險線下行銷活動受阻,個險渠道代理人拜訪客戶頻次和活動率降至冰點,銀行網點客戶稀少,新單保費勢必將大幅低於常態化時期的銷售,進而導致新業務價值增長也將低於預期。招商證券研報也表示,2月新單銷售下滑已經在市場的預期之中,3月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代理人逐步線上工作及展業,預計上市險企新單環比將比2月份有望改善,但考慮到高基數,同比仍將不同程度的下滑。
3
産險普遍性負增長
由於疫情期間的出行、生産不便,産險的表現也十分乏力。今年1月至2月,3家財産險公司原保費收入合計1468.3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保費收入1475.3億元下滑0.47%。
具體看來,前兩個月,“一哥”人保財險實現保費收入750.21億元,同比下滑4.4%;平安財險實現保費收入476.2億元,同比增長2.72%;太保産險實現保費收入241.9億元,同比增長6.56%。方正證券非銀團隊推測,人保出現罕見的開年首月保費下滑,或由於春節因素,政策性業務投保有所延遲。
值得注意的是,3家財險公司2月單月保費收入均在走低。
其中,人保財險2月單月保費收入225億元,同比下降7%;平安財險2月單月保費收入127億元,同比下降約8%;太保産險2月單月保費收入65億元,同比下滑11%。
據方正非銀推測,3家財險公司2月單月保費收入出現罕見的普遍性負增長,或由於疫情影響車險續期業務辦理及新車銷售所致。
“由於産險需求剛性,預計全面復工後,保費增幅將有確定性修復。”方正非銀樂觀表示。
健康險同樣呈現出兩極分化態勢。平安健康前兩個月實現保費收入18.64億元,同比大增83%;人保健康實現保費收入68.93億元,同比僅增7.74%。一定程度上,疫情讓民眾對健康管理及風險保障的意識有了明顯提升,對於健康險的短期突破和長期發展提供了積極的動能。
4
行銷、展業線上化
如何把握先機恢復增長,成為各大險企的當務之急。業內人士預估,如果疫情影響持續3個月,線下代理人隊伍不保,人員脫落率可能會超過50%。危機往往與機遇並存,保險業皆尋求線上突圍時刻。
目前,開展線上視頻培訓,直播、互動小程式等構成了非常時期壽險公司經營新路徑。一些保險大咖、高管也紛紛亮相線上,為展業加油打氣。一位平安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還請了知名知識型公眾人物為公司員工進行線上直播培訓。
除行銷外,在工作流程上,也有眾多嘗試。比如,新華保險發文指出,引導隊伍通過線上平臺辦理業務,保障疫情期間各項業務正常開展:一是借助線上平臺完成線上投保;二是接收電子保單即時獲得保障;三是借助線上回執完成保單簽收。
中國太保方面,進一步簡化理賠程式,增加線上理賠,客戶打開“太平洋保險POP”APP,遠端視頻連接雲櫃面,雲櫃員“雲小福”將提供專業服務。此外,95500客服電話、“太平洋保險”APP、“太平洋壽險”“太平洋産險”微信服務號等,也將全天候提供各種保險服務。
人保財險則推動農險全流程線上化投保,支援客戶通過農險移動承保理賠APP或微信小程式等線上化工具,提交投保資訊及對應證件資料,線上辦理電子簽名、承保公示、電子保單確認等環節,實現農戶線上自助投保,解決現場收集投保資料難題。農戶在家上保險,農險線上自助投保、理賠和保險服務也可以農戶在家自己辦,工作人員通過遠端查勘定損。
也有將日常辦公作業直接線上化的例子,如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一律進行線上化操作,其中,早會、考勤、培訓等都放到線上操作,99%以上的客服業務可通過金管家APP和空中客服進行線上遠端辦理。
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3月發佈的《保險行業全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報告》指出,由於保險行業的保障特性,儘管短期疫情對於保險行業的業務開展造成了一定衝擊,但疫情帶來了消費者保障意識的提升,客觀上對保險行業的長期發展起到鋪墊作用,並帶來利好。新興技術將進一步加速企業“數字化”運營的進程,保險經營的運營理念需要進一步重塑。如何從價值轉移到價值創造,利用線上技術形成差異化的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多有附加值的體驗,將成為市場能力的核心考量。
同時,疫情將加速“保險+醫療”的大健康生態佈局。《報告》提出,疫情加速了網際網路醫院、線上醫療、健康商城、健康管理等註冊用戶的增長,對健康管理等相關産業的佈局,給予保險機構以增值服務的方式解決用戶需求的可能性,“做厚”了保險服務的價值,可以形成保險機構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基礎。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