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大宗商品波動加大 “期貨大戶”逆勢盈利近19億

  • 發佈時間:2016-04-05 07:58: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近年鋼價持續下跌,鋼鐵行業陷入整體虧損的困境。公開資訊顯示,重慶鋼鐵在2015年虧損59.87億元,成為“虧損王”,馬鋼股份鞍鋼股份位列其後,分別虧損48.04億元和45.93億元。值得一提的是,“期貨大戶”——民企沙鋼集團卻在當年逆勢實現利潤近19億元。

  “做期貨有風險,不做期貨風險更大。”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貨部主任焦勇剛説,集團領導三年前説這句話。作為一家從事玻璃生産的國企,從與期貨結緣到“談戀愛”,再到高頻接觸並結合,其間雖有坎坷,卻收穫良多。

  對國企來説,條條框框中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不能參與期貨。實際上,由於企業會計準則對套期保值的限制以及期貨現貨分開審計等現實障礙,國企參與期貨市場確實隔了一扇“玻璃門”。業內人士表示,在大宗商品市場大漲大跌的情況下,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應該學會並用好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規避市場行情大起大落給生産經營帶來的衝擊。

  套保可規避經營風險

  2012年,山東省證監局在濟南舉辦了泰山論壇,作為省內最大的玻璃企業的負責人,金晶集團董事長王剛也參加了為時2天的會議。

  據焦勇剛透露,會議結束後,山東省證監局領導反映,會上王剛最認真,專心記筆記,除了休息,基本上就沒離開會場,回公司後專門針對期貨市場開了專題會議。王剛在公司會議上指出,做期貨有風險,但不做期貨風險更大。

  “金晶和期貨的結緣就像談戀愛,最早在2011年10月鄭州商品交易所組織玻璃期貨調研,跟期貨‘一見鍾情’;第二個階段開始正常交往,比如玻璃期貨合約、制度草案討論;第三階段正式結合,簽訂金晶科技場廠庫協議。”焦勇剛説。

  近年,玻璃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2010年,全國玻璃生産線約240條,到2015年增加到340條,産能過剩相當嚴重,下游深加工企業也面臨同樣困境。行業利潤水準越來越低,目前玻璃均價僅是5年前的一半左右。在如此形勢之下,玻璃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越來越大,但在沒有玻璃期貨時,企業面對市場風險幾乎無計可施。2012年12月3日,鄭商所玻璃期貨上市。玻璃企業既欣喜又好奇,同時也不乏敬畏。業內人士認為,它為玻璃實體企業尋求到了另一條銷售渠道,也成為實體企業的風險管理工具。

  焦勇剛認為,企業做期貨,一把手一定要懂期貨,要有明確的組織架構,要有嚴格風控制度和操作流程。作為實體企業,在每一筆期貨交易或者每一次決策前一定要有方案或預案。對於大型企業來講,套期保值交易可以規避現貨經營風險,彌補現貨經營損失。焦勇剛指出,幾年期貨做下來,作為企業,看重的並非在期貨交易當中賺了多少錢,更多的是規避了多少風險,彌補經營的損失有多大。

  值得注意的是,産業企業參與期貨應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就玻璃行業來説,上下游企業熟知基本面,此外還有現貨銷售渠道,特別作為玻璃交割廠庫,優勢更為重要和明顯。但不足的是,實體玻璃企業現貨思維根深蒂固,期貨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短時間現貨思維扭轉不過來,也容易忽視了市場資金和情緒的力量。

  焦勇剛説,金晶科技參與期貨市場,一得益於“早”,早接觸、早掌握、早參與、早受益;二得益於操作“專”,有專人、專職來做;三得益於交易控制 “嚴”,制度、方案、流程要嚴格執行;四得益於協調“勤”,勤於學習、溝通、反思;五得益於自律並適可而止,無論企業是套期保值還是投機,如果超量操作,面臨的風險就不可控。

  業內人士也表示,如果企業在參與期貨的過程中,違背了參與期貨的初衷,那就是瘋子,因此既不能做傻子,也不能做瘋子。

  參與期貨障礙幾何

  實際上,國企參與期貨並非新鮮事。發生在十多年前的“中航油”事件、“國儲銅”事件、湖南“株冶”事件等,就是國企參與期貨誤入歧途的典型案例。這些事件如今仍然令國企談之色變。

  對國企來講,期貨更像一朵帶刺玫瑰。雖然期貨市場有利於風險管理,但是入市卻仍然存在“玻璃門”。

  業內人士稱,雖然國有企業具有較大的風險管理需求,但由於一些政策外部因素仍然受到較大限制,比如對國企參與期貨等衍生品交易的評價與考核不夠客觀和完善;現行會計準則對於企業套保的認定與處理過於嚴格;部分稅收政策對企業參與期貨交易産生一定影響。

  一位大型國企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説,早在2002年,公司就開始積極進入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起初期貨賬戶上都有盈利,也經常受到上級的表揚,但2006年隨著産品價格大幅上漲,企業賣出保值出現虧損,而競爭對手因為沒有參與期貨,整體利潤反而超過了公司,正因為如此公司當年還受到了上級部門的指責和批評,而競爭對手反受到了表揚。

  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由於期貨交易的高風險性,國資管理部門對國企參與衍生品交易一直持謹慎態度,在當前國有企業考核中存在參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許贏不許虧、只要虧損就必須承擔責任的情況,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企運用期貨等衍生品工具的積極性。

  另外,在《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保值》對於企業套期保值的認定中,諸如套期的實際抵消結果在80%-125%的範圍內等規定較為死板,而企業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期現價格波動幅度的不一致容易超出其限制,被認定為投機交易,不符合當前企業套保的現實需求。

  2014年以來,中國財政部和證監會對套期保值會計處理問題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項課題組開展了許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國資委也積極支援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利用期貨市場從事套期保值業務,但問題尚未解決,企業仍然難以充分有效地參與套期保值交易。

  2015年11月26日,財政部關於印發《商品期貨套期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備受關注,但北京華融啟明風險管理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志軍指出,暫行規定對現貨業務與風險敞口的區別仍然不夠明晰,在套期保值與會計核算中容易出現混亂,給企業套期保值帶來一定的困難。

  巧用期貨工具

  困難並非不能克服,擺在國企面前的是,行業産能過剩嚴重,産品價格持續下跌,如能巧妙使用期貨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損失,甚至扭虧為盈。

  以鋼鐵企業為例,2015年,礦石、煤焦和廢鋼的價格分別下跌39.4%、33.3%和45%,導致鋼鐵生産成本大幅下降。然而,鋼價下跌對銷售收入的影響遠超同期原料價格下跌對成本的影響,鋼鐵企業虧損嚴重。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101家大中型鋼企實現利潤-645.3億元,同比去年減利871.2億元,全年虧損率50.5%,虧損企業同比增加34戶,虧損額817.2億元,同比增虧615.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當行業大面積虧損時,沙鋼集團和日照鋼鐵等一批在期貨市場具備豐富經驗的鋼企盈利卻比較好。一家國內大型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原因是它們合理使用期貨市場工具對衝風險,此外部分國企也因恰當使用期貨工具而使得虧損勢頭得到遏制。不過,多數過剩行業國企仍然對期貨不重視。

  在鋼材期貨市場中,沙鋼集團一直都扮演著參與者的角色。與相對沉穩保守的國企相比,沙鋼在期貨市場上的表現可謂十分活躍。此前,沙鋼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由於原料價格波動幅度較大,公司利用期貨市場套保的意願很強,例如按照原料配比,通過買入鐵礦石期貨、賣出螺紋鋼期貨來保證加工利潤。

  “有的一把手連做空還能掙錢都不知道。”永安期貨總經理施建軍表示,所以(國企)一把手如果能真懂真學,其他都不是問題,中糧集團、江銅集團就是好案例。

  施建軍指出,負債就是杠桿,一旦價格下行就面臨很大風險。會計制度也不是問題,有人説期貨端虧損要追究責任,但中糧也沒有追究責任,所以會計制度也不是主要問題。期貨這根拐杖,有比沒有好。對於玻璃等企業來説,單獨設立一個期貨部門,但如果不和供銷掛鉤,期貨部就變成投機部,對生産經營沒有什麼好處。考核期貨部,應該把生産、銷售、期貨綜合建立一個評價標準。

  業內人士稱,目前大宗商品市場暴漲暴跌,無論國企還是民企,由於鋼鐵、煤炭等行業産能過剩壓力較大,此時參與套期保值可以更好地降低損失,維持穩定的經營利潤,規避生産經營過程中的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