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期貨 > 期貨機構專欄 > 正文

字號:  

評論:應支援國有企業參與期貨套期保值

  • 發佈時間:2016-03-28 08:0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商品期貨的基本功能有兩個,一是價格發現,二是套期保值。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表明,在生産經營中利用期貨工具控制風險敞口,是很多大企業成功的關鍵一環。例如某大型跨國糧商就曾坦言,其經營過程中,幾乎每筆業務都必須使用風險對衝工具。在國內市場,近幾年來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等成熟的商品期貨品種也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目前,大宗商品熊途漫漫,企業産能過剩壓力較大,此時參與套期保值可以更好地降低損失,維持穩定的經營利潤,甚至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其中,國有企業更是如此。這是因為,國有企業與一般的民營企業不同,民營企業在面臨産能過剩等問題時,可以選擇停産,也可以選擇轉型,靈活性較大。但國有企業承擔著行業發展的使命和社會責任,很難隨意停産、轉型,因此在當前的宏觀形勢下,如果缺乏風險對衝,可能使國有企業疲於應對經營困局。以煤炭行業為例,2015年業績報告顯示,不少上市公司業績均不同程度下滑,國有企業更為嚴重。

  雖然相比之下國有企業觸“期”的需求更為迫切,但現實情況卻是國企參與期貨市場的程度仍較低。在業內人士看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國有企業考核體系仍有局限。不可否認,期貨具有高杠桿性,交易中存在很高風險,因此主管單位擔心企業在期貨市場上過度投機,對國有企業參與期貨市場一直持非常謹慎和嚴格的態度。在這一背景下,當前國有企業考核體系中,即便是套期保值業務,一旦造成虧損,企業負責人也會承擔很大責任,甚至存在著參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只許盈、不許虧”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國有企業利用期貨工具的積極性。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就曾指出,市場主體選擇什麼樣的手段來進行風險管理,是市場主體的自主選擇,主管部門應該放手讓市場決定處理風險管理的方式。同時也應當適度擴大對套期保值的認知,事實上,包括套利、點價交易、點期差交易等都應屬於套期保值範疇。

  其次,會計核算也存在“緊箍咒”。現行的會計準則對於企業的套保認定與處理管理等,可能使得不少國有企業面對期貨市場“心有餘而力不足”。據了解,現有準則要求,企業從事套保的品種與其現貨業務的吻合度要維持在80%-125%。對此,有國有企業反映“比較死板”。畢竟對於企業而言,由於地域有別等諸多因素,高度的匹配很難達到。比如,企業在實際經營運作當中,可能由於市場價格出現急劇的或者難以預料的變化,在某一個時點上,超出了會計核算範圍。這些都限制了企業對期貨工具的有效利用。

  第三,部分稅收政策也對企業參與期貨存在一定影響。例如,參與期貨套期保值交易的浮動盈虧,不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的範圍,將交割結算價作為增值稅計算基數等,都使得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面臨一些問題。

  第四,人才相對缺乏。對於國有企業而言,專業的期貨人才仍相對缺乏,期貨經驗和現貨經驗尚不能實現良好對接。對此,已有越來越多國有企業開始關注專業人士的引進和培養,有望彌補人才的不足。

  不論如何,對於關係著國計民生的國有企業而言,參與期貨市場仍應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保障。曾經,國有企業在期貨市場出現巨虧的案例仍是警鐘,究其原因,風險管控機制不夠完善,甚至把套保變成投機是主要問題。一般而言,一個企業對套保和投機的額度會做分配;即使是保值,也會涉及到套多少比率的問題。因此,對於國有企業而言,加強內部控制,以一套完善的風控機制來管理人性中的弱點是重要保障。

  此外,作為專業化的仲介機構,期貨公司也要不斷提升團隊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發展多種附加值更高的業務,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為國有企業參與期貨市場保駕護航。展望未來,隨著期貨市場逐步完善和企業風險管控能力提升,衍生品不僅不會成為洪水猛獸,還將切實幫助企業化危為機,使得産業鏈發展更為平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