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全球原油指標出現已是必然:中國原油期貨
- 發佈時間:2015-09-11 07:10: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中國設立原油衍生品合約的努力一開始便遭受質疑,但油企高管稱,就憑該國日益擴大的經濟影響力,第三個全球原油指標的出現已是必然。
路透分析稱,通過推出衍生品合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INE)將從數萬億(兆)美元的原油期貨市場分得一杯羹,成為倫敦布蘭特和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原油期貨的競爭對手。
儘管其他國家也曾躍躍欲試並最終敗下陣來,但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並未退縮,在推進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合約方面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意願,而且在金融和銀行體系相應方面已經協調一致。
“能源行業實際仍由西方主導,但是世界在變化,目前的重心已經發生了偏移,”一位資深市場高管在本週于新加坡舉行的一次重大行業會議間隙表示。
“不論你是否喜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交易商,這就意味著油價也將在這裡設定。”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最早可能在10月推出原油期貨合約,目前已處於最後準備階段,但知情人士表示,推出時間可能會因市場動蕩而被推遲。
該合約將能夠更好地體現中國在原油定價方面變得日益重要,並提升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還能帶來民族自豪感。
該合約還能讓交易員在全球主要地區--美洲、歐洲/中東/非洲、亞洲/太平洋[-2.27% 資金 研報]--進行套利交易。
之前,迪拜商業交易所等其他交易所也嘗試設立一個亞洲原油價格指標,但迄今尚未吸引到充足的流動性來主導該地區的油價。
市場參與人士也存在一些顧慮,這些顧慮與中國規模巨大的國有石油公司、中國監管機構近來影響股市的措施以及人民幣的使用相關。
“市場並不希望有一個由全球最大石油消費國主導的油價指標,中國的監管機構總有以壓低油價為目的的嫌疑,”亞洲一家非中國交易所的高管在同一活動中説。
全球影響力
在缺乏衍生品合約的情況下,迪拜原油期約是目前亞洲石油定價指標,此一期約是由McGraw Hill Financial (MHFI.N)旗下的《普氏全球能源新聞》負責運作,其估價係以某段特定時間框架內的交易,做為評估每日價格的依據。
但交易商一直對國營企業--中國聯合石油公司與聯合石化的大量交易有所顧忌,這兩者的大量交易推升了中東各等級石油期價,即便其他地區油價被壓低。
中國最大獨立煉廠--山東東明石化集團表示,儘管有些許顧慮,該公司是最先提出設立中國原油期貨交易的公司之一。
“我們擔心這兩家大公司的財務能力可能太強,”山東東明石化董事兼副總裁張留成表示,“他們就像航空母艦,我們只是小舢舨。”
設立以人民幣計價的期約,可能也會令上海衍生品合約的佔比受到限制。
“我認為它最初會被主要用作美元與人民幣匯率博弈的手段,”一家大型油企交易部門的負責人稱。
中國在這方面仍是勁敵環伺,包括既得利益者普氏(Platts)、迪拜商業交易所、以及同樣熱衷於推出原油期貨合約的石油交易中心--新加坡。
此外,中國還得費力氣克服來自周邊的抵觸情緒。
“我們可以在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參與交易,就沒有理由跑到上海去,”日本Cosmo Oil負責石油部門的總經理Masashi Nakayama説。
但很多業內高層認為中國原油期貨合約會取得成功會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便對它的接納過程會是逐步漸進的。
“石油巨頭會一個接一個地開始參與進來,而後還會有其他參與者加入,”西方一家大型油企的高層稱,“由於市場震蕩、監管障礙的存在,再加上原油期貨還牽涉到外匯因素的現實問題,中國原油期貨合約地位的確立需要一段時間,但就合約本身來説,它早該有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