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素”引領銅和鐵礦石價格走向
- 發佈時間:2015-09-08 08: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8月31日,國際知名投行高盛發佈報告將中國經濟增長預估下調,這與8月新興市場本幣貶值、資産價格下跌、全球股市動蕩和大宗商品受挫交相呼應。1997年新興市場危機會否重現論調再度盛行,全球金融市場紛紛進入避險模式。此前在2003—2008年驅動大宗商品進入超級牛市的“中國因素”從“助力”變成“拖累”。
2002—2007年,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在工業化、城鎮化驅動下,對大宗商品需求急劇攀升,加上歐美等國家貨幣寬鬆和房地産資産泡沫化,物價暴漲,從而造就了商品超級牛市。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一方面歐美發達國家去杠桿和資産去泡沫;另一方面2011年之後新興經濟體經濟遇到結構性問題,尤其是中國經濟進入減速換擋期,“中國因素”成為大宗商品回歸價值和去泡沫的直接力量,這也意味著中國經濟轉型是大宗商品需求減弱的最大利空因素,未來大宗商品回歸牛市需要新的經濟體實現新一輪經濟高速增長。
對於三季度中國經濟來説,下行壓力依舊存在。一方面製造業經濟疲軟,8月製造業PMI下滑至49.7,半年來首次跌破50枯榮線。8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終值為47.3,連續第6個月低於50枯榮線;另一方面,發電量、鐵路貨運量回升很大可能與去年低基數有關,並不能以單個月的回暖來判斷經濟已經開始企穩。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短期面臨資本外流和股市動蕩的衝擊,中期面臨産能過剩、地方債務偏高和經濟結構調整帶來財政收支放緩的衝擊。目前比較擔心的是人民幣貶值被市場強化為趨勢性貶值的風險,由此可能帶來資金外流超預期。資金外流和外匯佔款下降,需要央行通過不斷逆回購操作、短期流動性操作(SLO)甚至降息、降準來補充流動性。這樣貨幣寬鬆政策就被中和,寬貨幣無法有效傳遞到實體經濟,同時卻因為降息加大貶值預期和資本外流的壓力,形成負反饋。
從銅和鐵礦石未來價格走勢來看,儘管供應層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收縮風險,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供應和需求增速變動的相對效應。在需求持續下降的情況下,供應的小幅收縮並不會引發均衡價格上升。
銅市場供應方面,2015年上半年全球11家大型銅礦生産商發佈的報告顯示,這11家銅礦生産商銅礦産出和去年幾乎持平。進入下半年,儘管干擾因素導致智利和尚比亞等産銅國的産出繼續受到影響,但是秘魯7月銅産出跳增30%,這意味著銅礦産出下半年增速並不會急劇下滑。
而需求方面,全球銅消費在1—8月是負增長的,尤其是中國銅需求疲軟超預期,我們將2015年中國銅消費增長從年初的5%下調至2%左右,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導致製造業和建築業佔GDP比重下降,由此銅消費增速會遠弱于GDP的增速。芝商所旗下的銅期貨(交易代碼:HG)9月6日收報2.33美元/磅或5139美元/噸,仍在十年低位區間徘徊。
鐵礦石市場方面,由於三季度中國港口鐵礦石庫存下降,引發鐵礦石自7月開始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然而,從鐵礦石三大礦山的産出來看,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減産計劃。
從産業長期變更來看,鋼鐵行業在環境治理力度加大、GDP製造業佔比下降服務業佔比上升的背景下,對鐵礦石需求增速下降。當然,由於三大礦山依託成本優勢搶佔市場份額,未來不排除由於中小礦山退出市場而形成礦山壟斷性漲價的風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