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國際大行紛紛撤離大宗商品市場 中資企業接盤在即

  • 發佈時間:2015-05-25 07:35:0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全球大宗商品交易逐步萎縮。據金融行業分析公司Coalition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全球最大10家投資銀行第一季度大宗商品業務營收大幅下降28%。交易收入驟降,再加上監管愈加趨嚴,高盛、巴克萊、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美銀美林等外資投行紛紛宣佈撤離或大幅削減大宗商品業務。

  外資投行大舉撤離大宗商品市場,形成對比的是,中資金融機構仍在伺機進入大宗商品市場。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行政總裁莊敬賢早前稱,來自東方的資本正在取代西方的資本。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對中資機構來説挑戰和機遇並存。

  據了解,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地當局紛紛加強金融監管,對商品交易的審查力度不斷提高。高額的資本要求和愈發嚴苛的監管政策削弱了銀行在原料交易上的利潤,一些大銀行不得不剝離資産和業務來應對。

  目前,多家銀行都已放棄了大宗商品領域的角逐,該領域中現今最大的兩家銀行分別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美國美林銀行在美國能源行業依然不可小窺,花旗銀行則是過去幾年中唯一擴張大宗商品業務的投行。

  盤點那些出售大宗商品業務的投行們:

  2013年8月,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出售大宗商品部分;

  2013年8月,瑞銀集團減持了場外大宗商品衍生業務;

  2013年11月,高盛出售其鈾礦交易部門,關閉了有色金屬交易業務;

  2013年12月,摩根士丹利將其從事石油運輸和銷售的特斯莫坦公司以及大部分石油交易業務賣給了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

  2013年12月,德意志銀行宣佈決定要退出能源、農産品、基本金屬、煤炭與鐵礦石的交易,只保留貴金屬業務;

  2014年1月,德意志銀行宣佈將退出倫敦金定價席位;

  2014年1月,美銀美林關閉了歐洲電力和天然氣銷售部門,並削減碳交易團隊。但是美銀美林會繼續交易美國的電力、天然氣、煤炭、商品指數和金屬;

  2014年3月,摩根大通以35億美元將大宗商品實體資産和交易業務出售給瑞士能源貿易商摩科瑞能源集團;

  2014年4月,巴克萊宣佈將退出大部分的基本金屬、能源和農産品交易。

  隨著國際大型投行紛紛出售或者削減其大宗商品業務,摩科瑞等私營貿易商,由於受到的監管較為寬鬆,開始逐步從投行接手,大舉進軍大宗商品市場,成為投行從大宗商品交易中撤退的最大獲益者。

  與此同時,中資背景的金融機構也躍躍欲試,希望能在大宗商品市場上一顯身手。過去三年,中銀國際率先陸續取得CME集團四家交易所(CME、CBOT、NYMEX和COMEX)以及LME、ICE的清算會員資格;2014年11月,招商證券旗下全資部門招商期貨(香港)公司獲准成為CME集團四家交易所的清算會員。據悉,中國工商銀行廣發證券等機構也已經步入收購國外大宗商品交易部門的進程。

  此外2014年7月,南華期貨(香港)公司也成為CME集團四家交易所的清算會員;2014年7月底,廣發期貨(香港)公司收購了英國NCM期貨公司100%股權,間接擁有了LME、ICE、Liffe等交易所的交易和清算資格,目前已經成為LME首家中資圈內會員。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與中國民生銀行香港分行23日就共同推廣香港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的簽訂有助民生銀行為其客戶提供對衝及其他商品市場服務,並讓香港交易所通過民生銀行客戶群進行産品推廣。

  港交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曾稱,中國已經成為大宗商品最重要的使用者、消費者和生産者,但卻沒有成為價格最主要的影響者。港交所和中國其他的期貨交易所共同的願望是使中國在全球商品市場上取得與其地位相符的定價的影響力,因此需要不斷努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