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期貨子公司業務潛力巨大 吸引金融機構逐漸參與

  • 發佈時間:2015-05-13 08: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開閘逾兩年之久的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目前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期貨業也欲通過該項業務由場內市場向場外市場擴容。上證報記者獲悉,目前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也參與了該項業務的發展,可以預期,子公司業務未來將成為期貨業最具潛力的創新空間。

  據接近監管層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有42家期貨公司已備案子公司業務,實際開展業務的有36家。從各子公司業務開展情況來看,銀行和保險等金融機構已經參與,子公司已經打通了實體企業與金融機構的連接,未來該項業務的發展空間還很大。

  據了解,多家期貨子公司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業務規模有了較大收入,部分子公司營業額甚至突破了億元關口,30多家子公司去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近2000萬元,凈利潤也幾近千萬。

  魯證經貿有限公司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子公司試點業務主要集中在倉單服務和基差交易方面,與銀行已經有了實質性合作。“子公司在開展倉單質押業務時,更多是充當信用擔當方角色。子公司將企業手中的貨物設計成為標準倉單,再把這些倉單質押給銀行,銀行將款項貸給子公司,銀行不直接與企業進行交易。”

  魯證經貿人士介紹,在這個抵押貸款過程中,子公司可以通過這些倉單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保,更有效地將風險降到最低。子公司也可以將倉單做成期權産品,這樣即便是價格下跌,風險也會有效控制。

  事實上,期貨子公司業務在開展過程中,有了很多創新和嘗試,各期貨子公司也會根據自身優勢進行不同定位。記者從公開資料獲悉,目前備案的42家期貨子公司並不都申請了所有可開展業務內容,部分子公司只備案了其中的兩項或三項業務。

  永安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相關人士介紹,子公司在上海、中國香港和新加坡設立了分支機構,主要在於業務內容不同。上海主要業務在自貿區,更多是獲取現貨市場資訊,中國香港主要是股票和套利,新加坡則是大宗商品交易等,“通過三個分支機構的設立,務必將子公司業務做深做細。”

  另有期貨子公司人士表示,公司在開展基差交易時,價格下跌風險是出資方最為擔心的因素之一。“綜合來看,銀行保險已經有了參與子公司業務的先例,從目前業務實際開展情況來看,子公司業務具備更大的創新潛力。”

  永安資本人士説,子公司業務開展已經取得成效,有很多金融機構願意參與,例如在某個倉單質押業務中,陸金所就願意出資。“其實,與銀行開展合作,銀行完全可以將風險控制外包給子公司(授信),這種模式目前正在嘗試,相信不久就可以達成合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