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期貨業改革春風勁吹衍生品市場迎新格局

  • 發佈時間:2014-11-18 00:43: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官平  責任編輯:郭偉瑩

  - 期貨業創新措施落地瞭望系列之一

  編者按:今年以來,為推動期貨業創新發展,監管層連續打出了利好行業變革的"組合拳":新"國九條"、《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關於進一步推進期貨經營機構創新發展的意見》等規則,從頂層設計上為期貨業發展制定了美好藍圖和路線,但至今未見具體措施落地。不過,業內人士預計, 即將召開的"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相關政策的落實細則將陸續浮出水面。 

  創新排頭兵,改革先鋒隊。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迅速,新品種上市步伐不斷加快,市場規則制度和改革效果顯著,緊跟現貨市場發展規律,動態調整期貨合約和規則體系,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監管轉型。

  伴隨著期貨經營機構改革逐步推進,期貨市場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一是增量不增資的現象得到改變,過去市場創新雖然不斷加快,但是市場資金創新量有限,隨著近年來對投資者培育力度不斷增強;另一方面,投資者結構進一步優化,尤其是金融機構投資者發展迅速。與此同時,市場持倉量不斷加大,大多數品種法定客戶成交量和持倉量都呈上升趨勢。

  當前《期貨法》立法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下一步期貨市場法規體系將更為健全。業內人士認為,應該繼續大力推動期貨市場改革,一方面加快市場規則體系等基礎建設,積極推進對內對外開放,打破投資者入市障礙;另一方面應加快期貨衍生品市場發展,使場內、場外兩個市場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改革果實豐碩

  期貨品種是服務實體經濟的載體,每新增加一個品種,就是拓展一個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領域,老“國九條”頒布十年來,期貨市場從原來8個品種,增長到目前45個,基本覆蓋了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

  尤其是2010年,成功推出股指期貨,標誌著中國金融市場的正式起步,去年又成功推出我國第一個場內利率衍生品,順利上市了全球首個純股指期貨的産品,並且在煤炭等戰略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木材、雞蛋新的品種推出,更是彌補了林木和畜牧産品的空白。

  據中國證監會期貨監管部主任宋安平此前公開表示,今年以來,為提升我們在全球大宗商品創新市場的定價影響力,監管層積極推動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機制創新。近兩年在黃金、白銀、焦炭等期貨品種上開展連續交易,使得期貨産品的連續性和平滑度增強,也降低了期貨市場運作的風險,同時期貨市場套保交易規模顯著增長,從這個意義上説,不亞於上市一個新的期貨品種。

  關鍵的是,期貨市場運作成本也在快速降低。隨著各交易所陸續推出套利交易保證金優惠,單向多邊保證金優惠措施,據測算,三家商品交易所日均減免交易所近60億,法人客戶受益明顯,減免金額佔一半,顯著降低了市場運作成本。

  市場法規體系也不斷健全。此前,監管部門表示,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大監管轉型,在從事保證金存款資格審批和境外業務風險敞口年度審批基礎上,研究取消目前七項許可中涉及到交易所合併、分立、場所變更等行政審批事項可行性,進一步精簡備案登記等事項,將事前報告事項改為事後報告事項,修改完善期貨業務活動的指引,研究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思路。

  衍生品市場前景好

  2012年以來證監會逐步推進場外衍生品市場業務,出臺了一系列業務規範與工作指引,推動國內場外衍生品市場(OTC)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一系列以場外衍生品為基礎且構造複雜的結構型産品。

  當前,期貨業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雖然起到了不小作用,但由於標準化合約滿足不了絕大多數市場需求,造成需要服務的實體經濟並沒有受益,而在國際上,實體需求多在衍生品市場上得到滿足。

  場外市産品不同於場內標準化産品,其特性靈活多變主要為滿足機構投資者個性化需求而設計。業內人士表示,下一步期貨市場在衍生品市場方面將有很大的施展空間。

  我國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較為滯後。近年來,作為我國大宗商品場外市場發展的探索,各類以中遠期電子交易為特徵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蓬勃發展,並以其個性化的合約設計和便捷的交易方式,被廣大現貨企業普遍接受。

  相較于歐美成熟的大宗商品場外市場,我國大宗商品電子市場在交易品種、運作機制、市場主體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距,更有一些市場違規經營,加大了區域性金融風險,整體上對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和優化大宗商品資源的配置作用並不明顯。因此,建立健全我國大宗商品場外市場,完善大宗商品市場體系,對於促進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