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資金成本下行遇阻 期債反彈壓力大

  • 發佈時間:2014-08-29 01:30:5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習人

  8月,國債期貨探底回升,但反彈力度相對疲弱,價格處在一個相對較窄的區間震蕩,不過高點在逐步抬升。從政策方向來看,降低融資利率成為當務之急。然而,由於貨幣政策難以根治結構性問題,因此降低融資成本單純依靠貨幣政策難以奏效,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需要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當前,資金成本下降、經濟回升和系統性風險下降三者難以兼顧。在面對負債成本上升和不良資産上升兩面夾擊,銀行惜貸現象明顯。再加上新股申購,資金分流,從而國債期貨反彈壓力重重。

  貨幣全面寬鬆可能性低

  已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宏觀經濟指標和8月份先行指標匯豐製造業PMI大幅回落。面對如此疲弱的數據,市場對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預期升溫。然而,筆者認為貨幣政策全面寬鬆可能性很低,原因在於:

  一是央行發佈報告已經暗示,貨幣政策難以解決結構性問題;二是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1個季度上升,信貸資産品質下降,不良率上升。為了防止風險向銀行傳導,全面寬鬆不會成為刺激政策的選項。三是地方債務繼續增長,為防止債務失控,全面放水的措施不符合當前的政策訴求。四是高層多次表示不會出臺“強刺激”措施。

  結構性問題是融資貴主因

  雖然中國貨幣總量很高,但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舊存在。數據顯示,M2佔GDP的比重超過200%。而在8月27日,央行增加200億元支農再貸款額度的基礎上,還下調了支農再貸款利率1個百分點,但是對融資成本高企的作用可能有限。筆者認為,結構性問題是導致融資成本難以下降的主因:

  首先,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利潤率不對稱,銀行息差收益顯示資金成本難以下降。2013年五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平均利潤率是23.6%,而中國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主營活動的同業利潤率只有6.04%,銀行為保持息差收益,貸款利率短期難以大幅下降。

  其次,風險溢價上升。商業銀行為了規避風險會把所有風險推給企業,不但要有抵押,還要有擔保、聯保,甚至還要互保,這就增加了企業的“過橋費”,從而導致資金傳導扭曲。

  再次,軟預算約束平臺擠佔了銀行信貸資源,企業剛性融資需求旺盛,推高了銀行供給方貸款利率。地方政府、國企部門和政府扶持的企業對資金價格不敏感,佔用大量信貸資源,擠佔了其他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融資機會。

  最後,監管刺激銀行表內業務表外化。很多金融機構為了規避控制,發力發展表外業務,通過有關聯的企業通去發放貸款,從而提高交易成本。

  短期資金面擾動

  8月28日,新股集中IPO激起千層浪,上交所質押式國債回購利率週四(8月28日)暴漲,截至收盤,1天期品種報45.175%,升4380.5BP,盤中最高飆至50.5%;2天期品種報19.82%,漲1302.5BP,盤中最高升至97%。此外,上交所質押式國債7天期回購品種收報6.785%,漲170.5BP。

  此外,月末因素和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有限,短端資金利率再次出現抬升跡象。8月28日,7天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升至3.5878%,而在8月19日一度降至3.2498%。8月28日,央行公開市場將進行1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監管連續三周凈投放,但是投放量很少。

  利率市場化

  抬升資金成本過程未結束

  利率市場化必然伴隨放開存款利率的管制和居民投資渠道多元化,存款利率放鬆意味著銀行負債成本增加,這必然迫使銀行對資産的利率提高。而居民投資渠道多元化又會加劇銀行存款流失,銀行為了留住存款就必須提供比其他投資産品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利率成本上升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趨勢。

  總之,維持定向寬鬆貨幣政策,全面放鬆的可能性較低,再加上貨幣政策難以解決結構性問題,融資成本下行面臨障礙。而解融資難的根本措施在於利率市場化,但利率市場化初期對於利率的作用是抬升作用。因此,降低融資成本、經濟回升和防範金融風險短期難以兼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