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期貨 > 期貨資訊 > 正文

字號:  

高庫存壓制 鄭棉1501跌勢不改

  • 發佈時間:2014-08-19 07: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今年我國棉花市場持續三年的收儲政策落下帷幕,取而代之是新疆棉花直補試點政策,政策的變化引導棉價回歸市場化。同時因為無限量收儲的實施,目前我國棉花儲備庫存高達千萬噸,而高庫存的壓制,致使棉價或將繼續下跌探底。

  高庫存壓制

  持續三年的無限量收儲,使得我國棉花市場一直表現出強烈“政策市”特徵,政府成為市場最大的買家和賣家。目前我國棉花庫存儲備高企,據最新統計,本年度我國棉花庫存高達1357.8萬噸,庫存消費比達170.9%。兩者均創有史以來的新高值。而高庫存量將長期對國內棉花價格造成制約作用。首先,任何一次國儲棉的投放,都將對棉花價格造成影響。其次,由於過去幾年採取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收儲價格較高,並造成棉花入庫品質下降。因此,為減少國儲棉虧損幅度,及擴大銷售量,國家往往需要搭配進口棉花配額銷售,造成每年進口棉銷售比重的穩定,進而拉長國儲棉去庫存週期,預計儲備棉去庫存化可能需要3年以上的週期。

  目前我國棉花市場的主要供給來源於國儲棉的拋售。據統計,截至8月15日,儲備棉投放累計上市總量1152萬噸,累計成交總量247萬噸。綜合折算近幾年的收、拋儲量數據,目前我國棉花儲備庫存預計在926萬噸,足以滿足下一年度的棉花消費需求,高庫存的壓制將持續制約我國棉價運作的上行空間。

  工業庫存持續低位

  目前儲備棉成交繼續保持低迷,從日成交量來看,又回歸了4月份之前的水準。據了解目前下游紡企限産、停産的數量有所增加,多數紡企因流動資金緊張導致不敢盲目拍儲,目前原料庫存處於歷史低位。

  工業庫存方面,據中國棉花資訊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7月紡織企業棉花工業庫存繼續減少,同期可支配棉花庫存數量也在減少。主要原因為:第一,7月國內棉花價格看跌,對於新棉上市後價格走勢未知,因此許多紡織企業均不敢大量囤貨,採購原料謹慎。第二,市場棉花品質不好,企業可選擇的資源很少,一方面儲備棉品質品質較差。特別是內地庫的新疆棉大量減少,有部分地區儲備棉承儲庫拋售點少,紡織企業拍儲情緒不高。另一方面外棉品質依然較差,紡織企業需求的高等級資源稀缺。第三,下游需求依然不好,又遇到紡織的傳統淡季,許多企業限産拋貨,減少貨物積壓風險。據調查,紡織企業在庫棉花庫存量為52.43萬噸,較上月減少了0.88萬噸。

  棉價回歸市場化

  通過現知的補貼框架來看,對符合補貼條件的棉農來説,能夠保證穩定較好的收益。對貿易商來言,預計今年將比較困難,一來紡織企業在近三年以來,已經習慣了直接從國家手中採購棉花,貿易商待業已久。而在目前消費未明顯好轉以及在國儲庫存高企的情況下,貿易商需重新面臨市場對接客戶,面臨一定的市場風險。二則目前內外棉價差已經收窄,貿易商的“外棉經”也難念。對紡織企業來説,直補使得棉價回歸市場化,正是紡企期待的,國內皮棉成本下調,利於紡織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直補政策的實施,目前心裏最沒底的就數籽棉收購企業了,由於較難確定籽棉收購的價格,預計籽棉收購會推遲,而且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博弈。

  全球呈寬平衡格局

  根據美國農業部最新的全球棉花供需數據顯示,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市場供應過剩的量較本年度進一步收窄,供需面朝向有利的方向變化,但整體仍呈現供過於求的局面,過剩109.8萬噸,遠低於本年度的214.5萬噸。

  中國2014/2015年度産量預測為642.3萬噸,消費量794.7萬噸,較本年度調增43.5萬噸;進口量174.2萬噸,較本年度大幅縮減121.9萬噸。中國棉花過剩量由本年度的241.6萬噸縮減至21.8萬噸,亦可稱其為寬平衡的格局。在庫存壓力下,預計新年度我國棉花價格很難出現大漲的行情。

  綜上所述,2014年我國政策由收儲改直補,缺乏政策的實質支撐;雖然整體的供需格局轉好,但持續增加的高額庫存,新年度棉價上行承壓。預計鄭棉主力1501合約大的運作趨勢仍將震蕩下行,短期目標位14000-13500元/噸。(作者係金石期貨分析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