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期貨 > 期貨機構專欄 > 正文

字號:  

中國大宗商品需求新增三亮點

  • 發佈時間:2015-08-05 04:31: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

  房地産、汽車、造船、家電等為大宗商品傳統需求領域,儘管需求增速回落,但其絕對數量仍在增長;另一方面,中國大宗商品需求又新增三大亮點。

  首先是“一帶一路”建設等發展戰略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並且重點實施的三大經濟發展戰略。這三大發展戰略都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15年內京津冀將開建4條城鐵,未來開工建設城際鐵路將達27條。如果三大發展戰略潛力全部釋放,將會産生巨大規模的投資品和初級産品需求,如十數億噸的金屬需求、數十億噸的礦石需求、數百億噸的水泥需求,以及大量的原油、塑膠、穀物等需求等。

  其次是巨大規模城市管廊建設。最近國務院部署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在城市建造用於集中鋪設電力、通信、廣電、給排水、熱力、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地下綜合管廊,不僅解決長期存在的城市地下基礎設施落後的突出問題,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品質,還能夠帶動有效投資,增加大宗商品消費需求,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管廊建設實際上是城市化的新階段。合理情況下,城市化建設投資其地面部分與地下部分的投資比例應當是6:4,甚至是一半對一半。城建部初步測算,如果今後每年全國管廊建設8000公里,每公里投資1.2億元,投資額將達到1萬億元。這1萬億元的投資,其中的很大部分要轉化為各類投資品和初級産品的購買需求。如果説迄今為止的中國城市化地面建設耗費了數十億噸的鋼材和有色金屬,那麼今後20年內中國城市地下管廊建設和其他地下工程,也還需要差不多同等數量的金屬材料和其他建築材料,需要大量的能源動力和工程機械等。

  最後是環境保護需要大量物資。大氣、水資源和土壤治污將會成為中國三大環保重點。按照中國設定的2030年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僅僅非化石能源領域內,就會産生2.5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會;“水十條”投資額達2萬億元人民幣;荒漠化治理和土壤修復治理産業也將吸引十幾萬億元的投資。如此巨大規模的環境保護投資,勢必拉動一個強大環保産業崛起,由此引發的大宗商品需求也一定驚人。

  由此可見,受到上述三大領域投資規模推動,未來中國大宗商品需求潛力依然巨大。無論是鋼鐵、有色金屬、礦石、能源、橡膠等都還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預計未來(2030年之前)中國能源需求峰值達到或接近50億噸,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需求增長迅猛;粗鋼需求(含直接出口,下同)峰值將會達到12億噸;重要有色金屬需求峰值超過8000萬噸,其中銅需求峰值超過2000萬噸;鋁需求峰值超過3000萬噸;鉛和鋅的總量需求峰值不會低於1500萬噸;上述金屬材料需求引發的各種礦石(按60%以上高品位礦測算)需求峰值在20億噸以上;其他大宗商品需求量也都會穩定增長。

  進行大規模投資建設,“錢”從何來?應該説,中國正處於適量貨幣寬鬆進行投資建設的最好時機。因為目前國內製造能力和工程能力普遍過剩,商品供應充裕;因為擁有數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能夠從國際市場進口足夠數量的原材料;因為現今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下降以及繼續走低。所以適量寬鬆能夠刺激經濟增長,並不會引發嚴重通貨膨脹。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儘快完成高速鐵路網和市軌道交通建設,完成城市管廊建設,完成棚戶區改造,完成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服務設施建設,以及完成環境保護建設和強大國防建設等,為今後中國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