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新基金認購遇冷 基金公司延募力保2億規模及格線

  • 發佈時間:2015-07-21 08:36: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雖然近期市場已經呈現企穩趨勢,從基金公司的角度看,基民的“心傷”顯然還未痊癒。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近期新基金髮行明顯遇冷,認購程度和2007年暫停新基金審批時相差無幾。與此同時,老基金申贖情況也飄搖不定,只要市場出現一點風吹草動,基民表現如同驚弓之鳥,立刻選擇贖回。

  “6月底到現在發行的新基金,能達到成立的2億份及格線就不錯了。”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行銷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誰也不願意做第一隻發行失敗的基金,於是只好一直延長募集期,“把三個月的募集期用到最足。”

  基金公司力保“及格線”

  由於市場大幅波動,前段時間“受傷”的基民太多,6月底以來,新基金髮行明顯受到冷遇。多家基金公司行銷人士向記者透露,最近發行的新基金認購十分慘澹,市場行情不好,基民不買賬,銀行對於新發基金也不太感冒。

  “之前募集份額平均都是二三十億份,募集時間上,快的差不多一兩天就能搞定,我統計過,前段時間平均募集期是17天左右。但是現在,大家募集期都延長了,絕大多數基金也就募集到2-3億份。像我們這只股票型基金,延期之後也只募集到2億多,剛剛達到成立的標準。”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行銷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6月底到現在發行的新基金,能達到成立的2億份及格線就不錯了。誰也不願意做第一隻發行失敗的基金,於是只好一直延長募集期,把三個月的募集期用到最足。

  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也告訴記者,該公司于7月初發行的新股票型基金原本定的募集期就稍長,現在已經募集20天了,但規模還不到1億。“沒有到2億就延期,兩到三周不算多,有些公司還延期兩個月呢。”

  上述行銷總監認為,新基金髮行幾近停滯,市場不好是主要原因。“很多投資者都認為,這次反彈是短期的,新基金又有封閉期,很可能錯過反彈,時間成本比較高,還不如買老基金或者自己炒股票。”

  北京一家中大型基金公司也在同樣時間發行了新的股票型基金,截至目前也不到一億,“我們這只基金已經延期了一個月,不過這是銀行決定的。之前市場特別差的時候,幾乎所有銀行都把新發基金停掉了,所以也不能完全怪投資者。”

  認購情況偏冷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0日,本月僅有17隻新基金,發行份額為868.31億份,其中包括兩隻“國家隊”認購的嘉實基金(部落格,微網志)和華夏基金的400億基金。這意味著,來自普通投資者的資金僅有68.31億份,除了匯添富發行的一隻國企創新增長基金規模達到31億份外,其餘基金規模都比較小。排除兩隻“國家隊”基金,7月成立的新基金平均規模僅4.54億份。

  中國證券報記者比較發現,從新發基金整體規模來看,自2008年以來,僅有2008年7月、2011年9月、2011年12月的新基金髮行曾低於目前的發行水準,而2008年與2011年都是典型的熊市。從新基金平均規模來看,排除“國家隊”支援後,本月的新發基金平均規模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低。

  6月上旬,有的新基金一日募集上百億,並提前結束募集。但隨著市場轉冷,新基金募集迅速降溫。為了應對低迷的人氣,基金公司紛紛選擇延長募集期或對新發基金選擇設定更長的募集期。據統計,自6月15日開始募集的基金中,已有將近20隻基金延長募集,且全部為偏股型産品,其中共有13隻在7月8日以來宣佈延長募集。而在當期,約38隻基金正值發行期,延長募集期的已佔一半。

  老基金申購雖然有所好轉,但基金公司也並沒有放鬆警惕。有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其管理的基金已經由凈贖回轉變為凈申購,但增速還不能和大跌前相比。“上個星期大概增加兩三個億的申購。基民還是很敏感,7月15日稍微跌了一下,馬上就有三四千萬元凈贖回。如果繼續快速上漲,很多解套的基民可能會大幅贖回,到時候恐怕又有流動性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